急性呼吸循环障碍的改良七步法分析及治疗流程
摘要
急性呼吸循环障碍是最常见的重症综合,其实质是以心肺为核
心的器官/系统受损,是疾病和损伤进入重症阶段的基本表现。其发
生发展包含以下几个环节:个体的特殊性、原发疾病打击、机体反应
失调及全身性紊乱。因此,急性呼吸循环障碍的诊治是临床难题。根
据既往提出的基于重症超声的病理生理导向的急性呼吸循环事件管
理流程(PIEPEAR),结合近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了改良的七步
法分析及治疗流程,有助于引导临床医生对急性呼吸循环障碍时的合
理思考及规范治疗。该流程包括:基于临床问题的辨析、目的性临床
信息追加获取、基于重症超声的床旁核心病情评估、病理生理紊乱及
机体反应表型分析、病因诊断、分层一体化治疗、两层三面的治疗效
果反馈。通过“庖丁解牛”式的思维引导和可视化监测,强化临床问
题辨析及围绕病理生理紊乱、机体反应及原发病因三位一体的诊疗分
析思路,以更准确地厘清病情关键节点,使治疗更具针对性和简单,
达到“升维认知、降维治疗”的目的。
重症是原发疾病作用于人体,出现异常失调的机体反应,导致全
身性的紊乱而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口⑵,其外在表现是一系列的危重
“症状”,即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其中急性呼吸循环障碍是
最常见的重症综合,实质是以心肺为核心的器官功能受损。其发生
发展包含以下几个环节:个体的特殊性、原发疾病打击、机体反应失
调及全身性紊乱技⑷。因此,对急性呼吸循环障碍的诊治存在特殊性,
首先,其普遍性决定了对急性呼吸循环障碍的合理诊治是重症、急诊、
内外科等医生的基本能力;其次,其复杂性使得临床出现诊治难题,
往往因症状和信息复杂多样,导致医生未抓住要害、判断不清方向而
延误关键治疗乃至出现错误治疗,加剧疾病重症化进程。然而,掌握
合理的思考模式和诊治架构,运用恰当的方法,即能清晰明了地进行
目的性的信息采集,针对性地病情分析,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展开精准
治疗。因此,笔者团队根据既往提出的基于重症超声的病理生理导向
的急性呼吸循环事件管理流程(PIEPEAR)⑸,结合近年的临床实践
经验,总结提炼出七步法“庖丁解牛”分析及治疗流程,用于引导临
床医生对急性呼吸循环障碍时的合理思考,目的明确地采集信息,条
理清晰地分析和突出要点地精准治疗。七步法流程的主要要素为:(1)
基于重症发生发展关键环节的思考模式,即思考:症状背后的本质为
何?病理生理紊乱的类型?发展为紊乱的机体反应类型为何?怎样
的原发病因引发了机体反应失调?个体有何特点导致原发损害的出
现及机体出现何种反应?(2)使用以可视化手段为核心的检查,围
绕上述问题进行信息采集,高效准确地回答上述问题;(3)通过分
析已掌握的上述关键环节后,进行层次化、模块化的治疗,并动态评
估,调整、优化治疗方案。总之,通过思维引导和可视化监测,更加
准确地厘清病情关键节点,使治疗更具针对性和简单,达到“升维认
知、降维治疗”的目的。
一、第一步:基于临床问题的辨析(Problembasedclinical
analysis)
比治疗更重要的是将临床问题搞清楚,否则治疗可能就是伤害。
在面对一系列症状时,首要是根据症状进行归类梳理,确定主要矛盾
和协同矛盾的大体类型。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临床信息,从而确定如
何进行针对性的信息收集和清晰地分析。如,患者表现为“心率增快,
血压降低,尿量减少,乳酸升高”等时,归纳起来是急性循环障碍症
状群,问题是“急性循环障碍的机制为何?发生机制为何?原发病因
为何?患者基础情况有何特点?前期诊疗过程对本次病情加重造成
了何种影响?”如果患者同时存在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问题增
加了“谁是主要矛盾?谁是协同矛盾?是循环障碍导致的神经系统受
损,抑或神经系统受损导致循环障碍?”这是接诊时最首要的辨析过
程。通过分析和提炼问题,明确如何追加收集目的性信息,或者直接
开始针对性治疗。具体的辨析方法可采用以下方式:
1.辨证:以脏器/系统为主线对接诊时患者的症状进行归纳梳理。
将接诊时患者的临床异常列出来,按照脏器/系统进行归类梳理。
通过分析各症状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随时间推移的发生发展先后规
律,归纳整理出症状群特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