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医院呼吸机操作规范.docx
文件大小:16.76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25
总字数:约1.19千字
文档摘要

医院呼吸机操作规范

适用科室:______________

制定日期:______________

一、目的

规范呼吸机操作流程,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呼吸支持,减少因操作不当引发的并发症,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生命安全。

二、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医院各科室使用呼吸机对患者进行呼吸支持治疗的操作与管理。

三、操作人员资质要求

须为注册执业医师、注册护士或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呼吸治疗师。

熟练掌握呼吸生理知识、呼吸机原理、常见报警处理及急救技能。

定期参加呼吸机操作与维护培训,更新专业知识。

四、操作前准备

项目

操作标准

检查方法

设备检查

呼吸机外观无破损,管路连接紧密,无漏气;显示屏、按键功能正常,参数显示准确。

目视检查,逐项测试功能

参数设置

根据患者病情设定呼吸模式(如A/C、SIMV)、潮气量、呼吸频率、氧浓度等参数。

参照医嘱,双人核对确认

环境准备

操作区域整洁、光线充足,配备吸引装置、急救药品及备用电源。

检查周边设备与物资

患者评估

确认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评估气道通畅性及耐受程度。

观察与检查相结合

五、操作流程

(一)连接与启动

将呼吸机管路正确连接至主机、湿化器及患者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

接通电源,打开呼吸机开关,等待自检完成,确认无报警信息。

(二)参数调整与监测

依据患者病情动态调整呼吸参数,初始氧浓度可设置为100%,逐步降低至维持血氧饱和度≥95%的最低浓度。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状态、心率、血压及呼吸机波形,每15-30分钟记录1次参数。

(三)气道管理

定期清理气道分泌物,按需进行吸痰操作,遵循无菌原则。

保持湿化器水位正常,温度维持在32-37℃,防止气道干燥或烫伤。

(四)撤机与消毒

患者符合撤机标准时,按医嘱逐步降低支持力度,直至完全撤离呼吸机。

撤机后,对呼吸机管路、湿化器等部件进行终末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或专用消毒设备处理。

六、常见报警处理

报警类型

可能原因

处理措施

气道高压

痰液堵塞、管路打折、人机对抗

吸痰、调整管路、使用镇静剂或调整参数

气道低压

管路漏气、脱管

检查连接、更换管路、重新固定人工气道

低氧血症

氧源故障、参数设置不当

检查氧源、调整氧浓度及呼吸参数

七、维护与保养

日常维护:每日清洁呼吸机表面,检查电源线、管路老化情况。

定期保养:每月由专业工程师进行性能检测与校准,确保设备运行稳定。

存储管理:长期不使用时,断开电源,妥善存放管路与主机,避免受潮、挤压。

八、注意事项

操作全程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禁止随意更改呼吸机参数,调整后需双人核对确认。

遇突发故障或无法处理的报警,立即切换至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并通知设备科维修。

制定部门:______________

审核人签字: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