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
教材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材分析课标内容地位在本单元中的地位: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成为德、日走上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道路、发动二战的重要原因;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得到恢复与发展,成为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重要力量。本课与其他两课都有紧密关联,所以,本课是单元的核心之一。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它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后来资本主义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1.学生对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等概念仅仅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性认识;学生对股票投机如何制造经济的虚假繁荣、分期付款如何掩盖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的矛盾,深入理解的能力不足。2.罗斯福新政的很多措施专业性很强,涉及到金融、法律、社会保障等方面,因此中学生理解起来有相当的难度。3.经过七八年级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素养,但在发现和探究问题时运用这些课程核心素养的意识和基本方法很是不足,例如如何运用唯物史观去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对九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通过史料阅读,了解美国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2.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罗斯福新政主要措施的作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3.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讨论罗斯福新政的‘变’与‘不变’”,初步理解罗斯福新政积极作用、本质与局限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重点难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重点难点教学过程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1.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2.初步理解罗斯福新政运用国家政策干预经济发展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难点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法学法问题引导法讲解讲述法自主学习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巩固强化课堂小结新课新课导入讲授
新课导入?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有人说:林肯拯救了美国,而他拯救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富兰克林·罗斯福
本课脉络一繁荣背后的危机——新政背景篇二力挽狂澜的改革——新政措施篇三识时通变的重生——新政影响篇
一.繁荣背后的危机——新政背景篇1.经济繁荣表现: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收音机、电冰箱、吸尘器等新产品开始进人大众家庭,汽车也不再是富人才能买得起的奢侈品。柯立芝总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电风扇电冰箱吸尘器洗衣机电话机
繁华渐欲迷人眼资本家陶醉于繁荣的美梦中!但是他们看不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空前繁荣,工业产量增长了近一倍,到了1928年,生产总值超过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一半,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移到纽约。1929年,美国的汽车产量为将近540万辆,平均每6人一辆汽车。
2.繁荣之下的危机通过材料你能看出当时的美国存在什么问题?生产相对过剩材料一:严寒的冬天,衣着单薄的美国采煤工人的女儿和她母亲的一段对话:女儿:妈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我们家不生火取暖?母亲:因为没有煤炭。女儿:为什么没有煤炭呢?母亲:没有钱买。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母亲:你爸爸失业了。女儿:那为什么失业呢?母亲:煤炭生产太多了,卖不出去。工资增长缓慢材料二:1920-1929年,美国工人工资增长2%,而工厂生产率却增长55%。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的2%的人拥有。贫富差距大材料三: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人们纷纷贷款购物。据统计,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的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汽车、收音设计意图机登机、钢琴、电唱机以至结婚戒指都可以按月分期付款。后来殡仪馆也材正员”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问题呢?根本原因何在?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压低工人工资,造成消费能力不足分期付款、借贷消费生产社会化:生产按社会需求,适度增长、工资要跟上生产的发展生产资料被资本家占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