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CDSAXXXX-XXXX
铁路桥梁水下结构检测作业规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铁路桥梁水下结构检测的周期与频率、检测方案编制要求、检测内容、检测方法及检测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高速、普速铁路既有线桥梁水下结构检测和新建桥梁水下结构验收。铁路桥梁水下结构检测除符合本文件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6工程测量规范
GB/T50179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TB10012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TB10017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TB1010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013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
TB10415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2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JTS239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技术规程
JT/T790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要求
QCR9230铁路工程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规范
TG/GW103普速铁路桥隧建筑物修理规则
TG/GW114高速铁路桥隧建筑物修理规则
铁路桥梁检定规范
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
3.1
水下目视检测UWVT
潜水员靠近检测目标,通过目视和探摸,同时结合自身经验,对水下结构进行检查和判断。
3.2
水下摄像检测Underwatervideoinspection
通过水下摄像机将水下的实时图像传输到水面上的显示器上,在水面上对水下结构的运行状况进行直观判断。
3.3
多波束测深系统Multibeamsonarsystem
多波束测深系统也称声呐阵列测深系统,利用超声波原理进行工作,水深测量部分由n个成一定角度分布的相互独立的换能器完成。多波束测深系统应包括多波束声学系统(MBES)、多波束数据采集系统(MCS)、多波束数据处理系统和外围辅助传感器。
3.4
清水箱Clearwatertank
清水箱由透明材料制成,装满清水。用于安放到目标区域,获取清晰影像。
4基本规定
4.1检测周期及频率
4.1.1重要桥梁宜每5年进行一次水下结构检测,其他桥梁宜每隔10年进行一次水下结构检测。其中河床断面等水文观测频次执行《普速铁路桥隧建筑物修理规则》、《高速铁路桥隧建筑物修理规则》中的相关规定。
4.1.2新建铁路桥梁水下结构应进行外观检测、水文观测和地形测量等验收。
4.1.3铁路桥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时,应对水下结构进行补充检测。
a)桥墩年代长久、材料老化或相关技术资料缺失、基础状态不明确。
b)桥位处或上、下游河床条件发生显著改变。
c)遭受洪水、滑坡、泥石流、地震等严重危及桥梁水下结构结构安全的自然灾害。
d)遭受船、筏、流冰等漂流物意外撞击事件。
e)对水下结构基础使用状态存在疑议,或出现沉降、倾斜等严重病害。
f)其他特殊情况。
4.2水下检测作业一般规定
4.1.2水下结构检测可选用全数检测或抽样检测两种方式,抽样检测时,应根据检测项目特点选择具有
3
代表性的桥墩,且数量不宜少于涉水桥墩总数的30%。
4.1.3水下结构及桩身位置描述规则宜参照附录A。
4.1.4水下结构水下部分的检测宜根据桥梁所处水域环境,确定潜水方式;如条件允许,可采用水下机器人辅助检测。
4.3潜水作业一般规定
4.3.1潜水员进行水下检测时可采用探摸、目视检测与摄像等方法。
4.3.2潜水检测作业宜在枯水期进行,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潜水检测作业宜在枯水期进行,水流速度小于0.75m/s时,潜水员可下水作业;
——水流速度大于等于0.75m/s、小于1.5m/s时,潜水员不宜下水作业,在配备其他辅助潜水设施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潜水员可下水作业;
——水流速度大于1.5m/s时,潜水员不应下水作业;
——空气潜水水下作业深度不应大于60m。
4.4坐标系统一般规定
4.4.1采用的坐标系统宜与待检测桥梁坐标系统相同,如原始资料不全时,可自设坐标系统,但每次测量的坐标系统应保持一致。
4.4.2一个测区宜采用同一高程基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高程基准时,应给出其相互关系。
4.4.3高程控制点的点位应选择在不易被水淹没,土质坚实,稳固可靠,便于寻找、观测和埋石的地点。
4.5检测资质要求
4.5.1检测单位应具有水下工程检测资质,检测结果应由持专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提出。
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