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烈度区建筑结构抗震韧性设计与评价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高烈度区建筑结构抗震韧性设计与评价规范》编制
组
二O二五年六月
《高烈度区建筑结构抗震韧性设计与评价规范》
(征求意见稿)
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规定了设计与评
价高烈度区建筑结构抗震韧性的基本要求、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规则
性、结构体系、结构分析、非结构构件、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结构材料
与施工、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和建筑抗震韧性等级评价等内容。
(二)起草单位情况
本标准起草单位包括:浙江崇德建设有限公司。
(三)标准编制过程
(1)成立标准起草组,技术调研和资料收集
2025年4月7日—5月7日,为保证制订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标准
的质量和可用性,由起草单位和相关技术专家共同组建了标准起草组,负
责《高烈度区建筑结构抗震韧性设计与评价规范》标准的编制。通过制订
工作方案,标准起草组进一步明确了目标要求、工作思路、人员分工和工
作进度等。
标准起草组对相关指标和要求进行了调研,搜集了众多高烈度区建筑
2
结构抗震韧性设计与评价相关的标准、文献、成果案例等资料,着手标准
制定。
(2)确定标准框架,形成标准草案
2025年5月8日—6月10日,起草小组结合前期的调研和资料,多次
召开内部研讨会,形成标准大纲,并邀请了专家和相关企业对标准进行技
术指导,对《高烈度区建筑结构抗震韧性设计与评价规范》的标准编制工
作重点、标准制定依据和编制原则等形成了共识,同时完成标准草案稿的
撰写。
(3)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开展征求意见
2025年6月11日—2025年6月25日,标准起草组对标准草案进行修
改完善,包括调整基本原则内容、修改错误用词和格式等,在反复讨论和
论证的基础上,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高烈度区建筑结构抗震韧性设计与评价规范是指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
中,针对高烈度地震区(如地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结构所
采用的一系列抗震韧性设计原则、方法及评价标准。这种规范不仅要考虑
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还要综合考虑震后建筑功能的维持与恢
复能力、经济损失控制以及社会影响等因素。
制定《高烈度区建筑结构抗震韧性设计与评价规范》这个标准的目的
和意义在千:
3
l.提高建筑抗震韧性设计水平
通过制定规范,可以推动高烈度区建筑结构抗震韧性设计理念的现代
化,提升整体设计水平。规范明确了抗震韧性设计目标、设计流程和技术
要求,促使设计人员采用先进的抗震技术和材料,优化建筑结构体系,提
高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同时,规范还注重建筑功能
的维持与恢复,确保建筑在震后能够快速恢复正常使用,减少经济损失和
社会影响,促进建筑抗震韧性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规范抗震韧性设计与评价过程
规范化的设计与评价标准为建筑结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在高烈度区建筑结构抗震韧性设计与评价过程中提供了
统一的技术依据。规范明确了设计文件的编制要求、抗震韧性验算方法、
评价流程和评价标准,帮助各方人员在设计、施工和评价过程中遵循统一
的技术要求,避免不同设计方案和评价结果之间的差异和不合理性。这有
助千提升建筑抗震韧性设计与评价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保障建筑结构
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推动建筑结构抗震韧性可持续发展
高烈度区建筑结构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