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10页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诗歌鉴赏刷题练习题
一、(2025·山东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6分)
遣意二首(其二)
[唐]杜甫
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
野船明细火,宿雁聚圆沙。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
邻人有美酒,稚子夜能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取材于日常生活,从村舍檐影写起,以村舍周边景色和村居闲事来遣怀自娱。
B.首联下句描写渡口边的流水连绵曲折远去,动静结合,凸显了诗人孤独沉闷的心情。
C.颈联用视觉形象和嗅觉感受,描绘了一弯新月被云遮掩、缕缕花香暗传的幽美景色。
D.尾联不仅叙写了赊买邻家美酒来遣怀,而且用“夜”字与前三联的景物描写相关联。
2.颔联中的“圆”字,有的版本作“寒”字。请你从“圆”“寒”中任选一个,结合本诗内容,简要分析其妙处。
二、(2025·烟台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5分)
忧国①
陆游
恩许还山已六年,誓凭耕稼饯华颠②。
养心虽若冰将释,忧国犹虞③火未然。
议论孰能忘忌讳?人材正要越拘挛④。
群公⑤亦采刍荛⑥否?贞观开元在目前。
【注】①此诗作于1194年诗人居于故乡山阴时。1189年诗人被劾罢官,至此已有六年。②华颠:白头。③虞:忧患。④拘挛:拘束,拘泥。⑤群公:指群臣官员。⑥刍荛:泛指草野之人。
5.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恩许”表面看是得上恩准,但从诗人“忧国”情怀来看,“恩许”是被罢黜的反语,表达出诗人对朝廷的怨恨之意。
B.颔联采用比喻手法,表明诗人虽经六年涵养身心,但仍然担忧国家局势像火还未燃起之前一样危机四伏。
C.颈联点出朝臣因朝廷禁忌不敢畅所欲言的弊端,提出广开言路、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建议。
D.整首诗紧扣“忧国”,先写为何而忧,再写如何解忧,从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6.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2025·遂宁中考)请你参加校园诗歌论坛。
上李邕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①犹能畏后生②,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①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下诏尊称孔子为“宣父”。②畏后生:语出《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未者之不如今也”。
1.发挥想象,描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所展现的情景。
2.这首诗是写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名士、北海太守李邕的,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四、(2024·济南章丘期末)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13小题。(共7分)
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①上祝明妃②
【注释】①拂云堆:古地名,堆上有明妃祠。②明妃:指舍身报国、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B.“梦里曾经与画眉”,写木兰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借助与女伴们梳妆的真实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