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1课时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pptx
文件大小:2.3 MB
总页数:28 页
更新时间:2025-06-25
总字数:约2.99千字
文档摘要

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第1课时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人教新目标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

教学目标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座“残历碑”纪念的是哪个重大事件吗?碑体上那些千疮百孔的弹痕和无数个骷髅向我们昭示着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材料一: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改变了落后的面貌,经济发达,军事实力强大,成为亚洲第一个迈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但日本强大之后,又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选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教材原因1: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多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结合材料说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材料二:危机重创了美国,并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也引发了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政府纷纷寻找摆脱危机的方法。——选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教材原因2:日本卷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为转嫁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日本加快对中国侵略掠夺的步伐。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材料三:日本的“田中奏折”中明确: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选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师用书原因3: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日本为什么把东三省作为侵略中国的开始。东三省:地理上离日本较近,自然资源丰富。对于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可以更多更快地掠夺资源,用于战争。也可以此作为南下侵略中国的基地。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效柳条湖村附近的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突然向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发动进攻,9月19日占领沈阳城,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策划者:日本关东军“九一八”事变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沈阳柳条湖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东三省沦亡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结果: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说一说失去东北三省会给中国造成什么样的危害?推动东北三省将助长日本侵略中国的嚣张气焰,并使华北失去屏障,加速日本侵华进程。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A.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剿红军“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蒋介石在南昌的讲话想一想: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B.由于中国落后,日本先进,对战胜日本侵略者没有信心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1931年10月,许世英代表蒋介石声称“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同意向日本……让出东北。”——蒋介石在南昌的讲话C.主动让出东北,以取得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承认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议一议:如果不是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日本能否侵占东北?那时,日本在东北的正规军只有2万多人,而在东北的中国正规军人数近17万.中国完全有能力打败日本侵略者。不能,因为日本太强。能,有能力打败日本侵略者。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影响:“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1)九一八事变1931.9.18攻占沈阳,侵占东北(2)一二八事变1932.1.28袭击上海(3)华北事变1935日本欲使“华北独立”。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出现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背景:民族危机深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全国各阶层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学生:东北人民:国民党爱国官兵:“东北抗日联军”“一二·九运动东北抗日义勇军抵抗、“西安事变”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蔡廷锴蒋光鼐游行示威的学生英雄不能忘却

教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