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曾“凿壁”不“偷光”
进入高三后,我们的课业负担愈发沉重,种种压力也悄然而至。大家都在暗中绷紧了那根无形的弦,课间的嬉笑打闹声渐少,来去的步履也愈发匆匆。当宿舍区的咖啡香气也开始日益浓郁时,我知道,我们终于不可避免地从教学楼“卷”到了宿舍区。
两眼一睁,开始竞争
高一时,学霸们的勤奋引得我和好友啧啧称叹,当大多数人还在痛苦地适应“早五晚十”的作息时,他们已经打着手电筒享受起十二点的“夜生活”。敬佩仰慕一番后,我们依旧倒头就睡。可到了高三,我终于也要开始承受这份挑灯夜战之苦了。
晚上十点半断电的宿舍一改往日的漆黑,燃起明暗不一的星星之火。手电筒、小台灯轮番登场,微弱的光芒点亮了我们的梦想。宿管阿姨为人亲切,查寝并不严格,我们便在她巡视完毕后掏出手电筒、小台灯,开启簌簌翻页声不绝于耳的漫漫长夜。
平心而论,我对熬夜学习并不感冒。但在周围所有人都仿若打了鸡血般向前冲的情况下;在早上不到五点半就可以听到读书声响彻教学楼时;在月考成绩公布,发现自己与学霸之间的差距的瞬间……我告诉自己:大家都这么拼,你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挑灯夜读,利弊几何
由于夜读队伍骤然壮大,白天的电源插座顿时紧张起来,充电之战的硝烟由教室弥漫到办公室,走读生也成为“兵家必争之人”。很快,手电筒、小台灯照明的弊端也逐渐凸显,耗电过快、光线暗淡自不必多说,眼睛疲劳和臂酸颈痛的后遗症更是难忍。
图1夜读初期的日记
就在我心生退意之时,有两位舍友转移了阵地,开辟出走廊拐角铁门处的“新战场”,并为我们带来了一线消息:“拐角的大灯特别亮,我们还看到男生也在那边学习。”想不到男生白天优哉游哉地看我们抢电源插座的笑话,晚上却显露出另一番做派。我和好友两个原本摇摆不定的留宿人员再次燃起了斗志,迅速带上资料前去安营扎寨。很快,这块风水宝地接二连三地迎来了前来夜读的同学,最终也被宿管阿姨发现。宿管阿姨一边心疼我们学习辛苦,一边拿出手机给班主任通风报信。
第二天的课上,班主任并未对此事表明褒扬或批评的态度,而是模棱两可地笑问:“要不我再向学校领导申请一下延长晚自习的时间?”得到一连串的否定回答后,她意味深长道:“时间仗可不是谁都能打的,看看你们多久能明白。”
班主任这么一说后,夜读人数又慢慢呈现下降趋势,走廊也恢复到最初零星几人的安静状态。我的内心又开始动摇,但瞥见好友专心致志的模样,还是消了打退堂鼓的心思——与其陷于内耗,不如拼一把试试,看最终效果如何。
诚然,夜读似乎确实让我多学了一会儿,与好友同“卷”也使我感到一丝心安。无论是做题还是背书,多多少少总有所得,给我带来了些满足感。但不可否认的是,熬夜看书实在不轻松,没有桌椅可用的我们只能垫着书本坐在地上,很容易腰酸腿麻,加之天气转凉,手脚冰冷更是常态。此外,夜读的负面效应远超我的想象:睡眠不足的恶果由夜读时打瞌睡发展到白日的困乏无神。我开始难以集中注意力,课上频频分心,课下疲惫倦怠,学习效率大大下降。
就在我逐渐意识到挑灯夜战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一种煎熬时,男生们夜晚打牌被抓事件直接宣告了夜读的结束。出乎意料的是,班主任没有发火,只是提醒我们为即将到来的联考做好准备:“检验你们熬夜成果的时候到了。”
学有所得,才是目的
不出所料,夜读大军的战果并不如意,除了极个别同学稳定发挥,其他同学的成绩都有所波动甚至大幅度下降,尤其是部分忘记了最初目的、以学习为幌子实则聊天玩乐的同学。而成绩稳中向好的,恰恰是那些未曾跟风、自始至终踩着自己的节奏向前走的同学。无须班主任再多说,我们都明白了她的意思:盲目“内卷”不可行,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正道。学习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
我忽然想起,小时候老师常常教导我们学习“凿壁偷光”的匡衡。之前的我以为,学习就是要像他一样刻苦努力、挑灯夜战。我现在才发现,没有方法和效率、浮于表面的埋头学习不过是浪费时间的“假努力”。学有所得才是最终目的,而熬夜刷题、打时间仗只是一种手段和方法。
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自身情况,我发现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并不适合自己。我不像舍友那般精力充沛,短时间的睡眠难以支撑我白天的精力需求,还会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于是,我不再继续熬夜学习,并在午休时小憩一会儿,保证自己充足的休息时间,劳逸结合,以此提高学习质量。同时,我将不同科目的学习相互穿插,做完一套英语卷子便背背政治知识点,整理完数学错题便写几段语文摘抄,以此来换换脑子,避免因长时间学习同一学科而陷入厌倦烦躁的情绪。我还制订了系统的学习计划,小到每天的背单词、错题整理、针对薄弱学科的刷题巩固,大到每周、每月的复盘总结和各阶段目标,都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详细计划的,从而可以更好地把握学习生活的节奏。
不再一味跟从别人,而是按照自己的步伐稳稳前行,我逐渐找回了状态,也更加有信心和坚持下去的动力。高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我发挥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