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红楼梦的读书笔记范文(7篇).docx
文件大小:28.03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25
总字数:约8.54千字
文档摘要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范文(7篇)

第一篇:红楼梦的读书笔记“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是我第一次读完《红楼梦》的真实感受。有的人喜欢喝咖啡,浓烈而厚重;有的人喜欢喝茶,清新而恬淡。那么,品《红楼梦》是咖啡还是茶呢?答案只有自己才知道了。

一开始,我认为《红楼梦》是一本枯燥的古书,可越读越被它吸引,它不仅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盛到衰的生活,而且赞美了封建礼教下纯真的感情。是作家曹雪芹老先生呕心沥血创造出来的,被列为四大名著之首。

《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情节是“黛玉葬花”。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又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你们不懂,黛玉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这些花一样,等到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孤零零的落下,没人问?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经暗示了最后她悲惨的结局。

在那个黑暗浑浊的社会,在那个争风逐月的大观园,想要获得幸福与自由,那简直是不可能。而书中的主人公――黛玉却恰恰拥有。“黛玉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黛玉葬花,是她不忍看美好的被污浊吞噬。而黛玉所展示的,便是一个很简单,却没有多少人做到的——初心。初心一直存在,只是没有人发觉,甚至开始慢慢地被别人遗忘,我想做的,就是想用这篇文章唤起你的初心,你压在心底的财富。黛玉的行为对我有启迪,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静静地看上一会儿《红楼梦》,就能平静许多,心中的斗志又能熊熊燃烧起来。

当物欲横流,世事变迁,圆滑易,守心难。那么初心,就更是值得珍藏的财富了。有了这笔财富,即使贫寒也不愧,即使受困也自由。《红楼梦》博大精深,次次读次次悟,不正是它的不朽魅力?

第二篇:红楼梦的读书笔记与多数中国小说一样,《红楼梦》中也有第三方,又与多数小说不同,《红楼梦》中的第三方并不让人觉得突兀多事。故,在我以前读红楼的时候,经常会忽略第三方的存在,而再次翻开《红楼梦》第一回,却觉得不仅存在着第三方,且第三方不是一个视角,而是好几个。

首先,女娲补天剩余石,即宝玉颈中所挂的通灵宝玉,是整个故事的记述者,通篇《红楼梦》都是顽石回到青埂峰下,情僧路过看到,并抄录下来的。这块通灵宝玉是宝玉落草时带来并在以后被挂在颈中的,那么以它的视角所描写的,应该为宝玉所看到所经历到的故事。想来脂砚斋的批语在后文常向石兄发问,开始时觉得荒唐有趣,仔细想想,却极为正常。

其次,一僧一道为积功德,在警幻案前挂了号,要去超度几个冤鬼。一僧一道能力有限,自己也说自己只能去度脱几个,故,没有在每个角色的故事中出现。但是后文中,有几个重要人物的结局,却与他们分不开关系。

再次,警幻仙姑作为司掌人间风月情事的“神仙姐姐”,连绛珠还泪都是由于她一问而引起的,再加上她的几个司中写着古今女子无法摆脱的结局,可见这个冷静的第三方虽极少参与故事,却无时无刻不在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最后,第一回云“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由此可见,不论本书的原作者是否为曹公,曹公作为增删者,是不同于前面的情僧、吴玉峰、东鲁孔梅溪三个传抄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与他进行过增删。增了什么,删了什么,我们没有对比,不得而知,然而在程本《红楼梦》中,曾有这样一段话: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

觉其行止见其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馀,

悔又无益,大无可如

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之时,饫甘

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

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

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所以蓬牖茅椽,

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

墨。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

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

后红学家认为这段话是脂砚斋的记录,故把其放在了脂批中。不管怎样,在书中,这段话都是作者自云的,再想曹雪芹将这部书题曰《金陵十二钗》,那么这十二钗的女子身上所发生的事情倒有可能是曹公亲身经历的事情改编而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常有人说《红楼梦》中的很多事情与曹雪芹家的事情暗合吧。因为曹雪芹本身也就是一个第三方嘛。

细想起来,在一部小说中出现五个第三方视角而不让人觉得混乱及喧宾夺主,《红楼梦》在文学上的造诣颇深。以前读小说,最讨厌有一个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的第三方,时不时站出来对书中的人物或褒扬或批判,又或者对读者指手画脚一番,而《红楼梦》因为将第三方设计成了五个,每个第三方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