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师-外科护理学(2020)】讲义7、外科重症监护汇报人:XXX2025-X-X
目录1.外科重症监护概述
2.外科重症患者监测
3.外科重症患者常见问题与护理
4.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5.外科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6.外科重症患者的康复护理
7.外科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
8.外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
01外科重症监护概述
重症监护病房设置与设施病房布局重症监护病房通常分为一般病房和重症监护单元,面积约为30-50平方米,每间病房设有2-4张病床,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病房内部设有中央供氧和负压吸引系统,以及独立的卫生间和洗手池。设备配置重症监护病房配备有先进的监护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等。此外,病房还设有中心供氧和负压吸引系统,以及各种急救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应对突发状况。环境要求重症监护病房的环境要求严格,室内温度控制在22-26摄氏度,湿度在40%-60%之间,保持空气流通。病房内光线柔和,避免直射阳光,同时设有紫外线消毒设备,每天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确保患者安全。
重症患者的特点与分类病情危重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常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如呼吸、循环、肾脏等,死亡率较高。根据ICU评分系统,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生命体征异常重症患者常出现生命体征异常,如心率加快、血压降低、呼吸急促等。这些异常往往预示着病情恶化,需要及时进行监测和干预。例如,心率超过120次/分钟可能提示有心脏功能不全的风险。心理压力大重症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可能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害怕疼痛,以及对家庭和社会的担忧。因此,心理护理在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重症监护的护理目标与原则维持生命重症监护的首要目标是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循环、体温等。通过及时有效的监测和干预,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如呼吸机支持、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器官保护重症患者常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护理原则是保护受损器官,预防二次损伤。这包括营养支持、液体管理、抗感染治疗等,以维持器官功能稳定。康复准备重症监护不仅是抢救生命,还要为患者的康复做准备。护理中注重早期康复训练,如肢体活动、言语交流等,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02外科重症患者监测
生命体征监测体温监测体温是反映机体代谢和生理状态的指标。重症患者体温异常率高,需每4小时监测一次,使用电子体温计或耳温枪。正常体温范围在36.1-37.2℃,过高或过低均需及时处理。脉搏监测脉搏是心脏搏动的反映,重症患者脉搏监测频率为每15-30分钟一次。正常脉搏频率为60-100次/分钟,异常脉搏包括过快、过慢或不规则,需迅速评估原因并处理。血压监测血压是评估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重症患者血压监测应持续进行,每30分钟至每小时一次。正常血压范围为90/60-120/80毫米汞柱,血压波动大或持续异常需调整治疗方案。
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CVP)反映心脏前负荷和血容量状况,正常值为5-12cmH2O。重症患者应每小时监测一次,过高提示血容量过多,过低则可能血容量不足,需及时调整补液策略。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MAP)是评估循环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正常值在70-100mmHg。重症患者应每15-30分钟监测一次,波动大或低于65mmHg提示循环不稳定,需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心脏指数心脏指数(CI)反映心脏泵血功能,正常值为2.2-4.0L/min/m2。重症患者应每4小时监测一次,低于2.0L/min/m2提示心功能不全,需加强心脏支持治疗。
呼吸功能监测呼吸频率呼吸频率是评估呼吸功能的基础指标,正常值为12-20次/分钟。重症患者应每30分钟至1小时监测一次,异常频率可能提示呼吸困难或过度通气,需及时调整呼吸支持策略。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SpO2)反映组织氧合状况,正常值在95%-100%。重症患者应持续监测SpO2,低于90%可能需要增加氧疗或调整呼吸机参数。潮气量潮气量是指每次呼吸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正常值为400-600ml。重症患者应监测潮气量,以评估呼吸机的设置是否适宜,过低可能提示通气不足,过高则可能引起肺部损伤。
其他监测项目血糖监测血糖水平对重症患者至关重要,应每4-6小时监测一次。正常血糖范围为4.4-6.1mmol/L,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危及生命,需及时调整胰岛素或葡萄糖输注。肝肾功能肝肾功能指标如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可反映内脏器官功能。重症患者应每日监测,正常Cr值为44-133μmol/L,BUN值为2.9-8.2mmol/L,异常值需评估并处理。电解质平衡电解质平衡对维持细胞功能和生命体征至关重要。重症患者应每日监测电解质水平,如钠、钾、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