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
文件大小:1.9 MB
总页数:49 页
更新时间:2025-06-26
总字数:约4.57千字
文档摘要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一)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第30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第31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第32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第33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第34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第35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主要特征和防御的中心环节损伤与抗损伤贯穿炎症反应全过程第2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炎症的原因病原体(生物性)微生物、寄生虫损伤(物理、化学)机械、热力、放射、电、化学毒物缺血坏死组织免疫性变态反应、免疫异常第3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定植微生物在人体体内一定生境或解剖位置落脚或存活但不引起疾病的状态第4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感染病原体进入人体增殖并与机体相互斗争的过程是病因、宿主、环境三角的动态相持过程医院感染、社区感染、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第5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炎症是感染的表现感染是炎症的生物学原因不是所有的炎症都是感染第6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手术切口的分类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污秽(感染)切口第7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清洁切口手术切口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口咽部,无创伤、无感染、无炎症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第8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清洁-污染切口手术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泌尿生殖道手术时尿培养阴性,肝胆手术时胆汁培养阴性。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阑尾、阴道、口咽部等手术属于此类。第9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