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及专用夹具设计(第2版)教学课件3.4实现零件制造精度的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ppt
文件大小:1.38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26
总字数:约1.12千字
文档摘要

3.4实现零件制造精度的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

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时

工艺尺寸链的建立和计算当加工某一表面的各道工序都采用同一个定位基准,并与设计基准重合时(即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只需考虑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可由最后一道工序开始向前推算表面多次加工应达到的工序尺寸、公差。

例1:如图6-13,尺寸A1、A2是本工序控制的工序尺寸,因而它们都是组成环。只有工序基本余量是最后形成的环,封闭环。每个工序基本余量都是一个三环工艺尺寸链的封闭环。工艺尺寸链建立后,就可按尺寸链的计算公式计算各尺寸及其公差。

若加工时直接控制工序余量,而不是直接控制工序尺寸,如靠火花磨削,那么工序余量就成为组成环,而本工序的工序尺寸是最后形成的封闭环。

例2:加工某箱体工件上的孔,加工工序为:扩孔一粗镗—精镗—精磨。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及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可根据工艺手册结合工厂的实际选定。表6-1中列出了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结果。表中第二、三两列为查手册得到的数据,第四列为计算所得数据,第五列为最终结果。

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结果

1)基准不重合时的工艺尺寸链计算?(1)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2)设计基准和测量基准不重合2.有关计算

已知A∑、A1、A2,求A3。

通过测量A1、A2,反过来求A∑。

2)工序尺寸的基准有加工余量时的工艺尺寸链计算3)一次加工后要保证多个设计尺寸时的工艺尺寸链计算(在磨削之前A1如何确定?)?

某齿轮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序号工序内容及要求定位基准设备10锻造20正火30粗车各部,均留余量1.6mm外圆、端面C613240精车(镗)各部,内孔达Φ29.6+0.100留磨量0.2外圆、内孔、端面C613250滚齿内孔、端面Y3860倒角内孔、端面倒角机70插键槽外圆、端面插床80去毛刺90剃齿内孔、端面Y5714100热处理:齿部G54110磨孔、同时保证键槽深度齿面、端面内圆磨床120磨齿内孔、端面滚圆磨床130检验

如图所示为一带键槽的齿轮孔,孔淬火后需磨削,故键槽深度的最终尺寸mm不能直接获得,这样插键槽的深度只能作为加工中的工序尺寸。因此,必须计算出插键槽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有关内孔及键槽的加工顺序是:①镗内孔至mm;②插键槽至尺寸A;③热处理;④磨内孔至mm,同时间接获得键槽深度mm。

4)渗C层深度计算5)余量校核计算

如图所示轴的外圆加工顺序为:精车到尺寸A1;然后表面渗碳处理,渗层深度为A2;最后精磨外圆尺寸到,同时保证渗碳层深度为0.5~0.8mm,试求渗碳时的渗碳层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