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结算方式教案
一、课题
票据结算方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票据结算方式的种类(支票、汇票、本票)。
-理解每种票据的基本概念、适用范围、格式要素等。
-掌握各种票据的出票、背书、承兑、付款等操作流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票据结算实际应用场景的分析能力,学会解决相关的票据结算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意识到票据结算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明白依法进行票据结算的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三种票据(支票、汇票、本票)的概念、适用范围、格式要素。
-各种票据的主要操作流程,如支票的签发、汇票的承兑等。
2.教学难点
-票据背书转让的规则和法律效力。
-汇票的特殊规定,如商业汇票的贴现等。
四、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的票据结算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加深对票据结算方式的理解。
2.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特定的票据结算话题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合作学习。
3.情景模拟法:创设票据结算的实际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票据结算的流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支付场景图片,如购物刷卡、现金支付、手机支付等,然后提问:“同学们,在企业之间或者大额交易时,除了我们常见的这些支付方式,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支付方式,那就是票据结算。大家知道哪些票据可以用于结算吗?”
2.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简单总结,并引出今天的课题——票据结算方式。
(二)知识讲解(20分钟)
1.教师发放关于票据结算方式的资料,资料内容包括支票、汇票、本票的基本定义。
-教师说:“同学们,现在大家拿到的资料里有三种票据的基本定义。首先我们来看支票,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大家先默读这个定义,然后思考一下,这里面出票人、受委托的银行或金融机构、收款人或持票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给学生3-5分钟阅读和思考时间,然后邀请个别学生回答。
-接着教师讲解汇票的定义:“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这里的付款人和支票中的受委托机构有什么区别呢?”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最后讲解本票:“本票是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本票和前面两种票据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呢?”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格,分别列出支票、汇票、本票的基本定义、出票人、付款人等要素,然后引导学生一起填写表格内容。
(三)案例分析(20分钟)
1.教师展示三个案例,分别涉及支票、汇票、本票在实际结算中的应用。
-案例一:A公司向B公司购买一批货物,A公司签发了一张支票给B公司,B公司在规定时间内去银行兑现,却被银行告知账户余额不足。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这个案例中,A公司、B公司和银行分别存在哪些问题呢?按照支票的相关规定,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呢?”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5-6人,讨论时间为8分钟。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小组代表发言时,教师认真倾听,并在代表发言结束后进行点评和补充。
-案例二和案例三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分析,案例二是关于汇票的未按时承兑问题,案例三是本票的伪造问题。
(四)情景模拟(20分钟)
1.教师创设一个企业间票据结算的情景:C公司要向D公司支付一笔货款,金额为50万元,可以选择支票、汇票或者本票进行结算。
2.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扮演C公司、D公司、银行等角色。
-教师说:“现在每个小组要根据你们所扮演的角色,按照票据结算的流程进行操作。如果选择支票结算,C公司的财务人员要考虑如何正确签发支票,D公司的人员要考虑如何到银行兑现;如果是汇票,要注意承兑等环节;如果是本票,也要遵循相应的规则。”
-各小组进行模拟操作,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模拟操作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和评价。
(五)总结(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从三种票据的定义、要素到实际案例中的应用以及情景模拟中的操作流程。
2.教师强调票据结算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涉及票据结算,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谨慎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