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消极方面1.过于强调知识的相对性,否认知识的客观性;2.强调学习过程的个别性而否认其本质上的共同性;3.过于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境性、非结构性,完全否认知识的逻辑性与系统性。第30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六节后现代主义课程论一、何谓后现代?二、后现代主义的涵义及产生背景三、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四、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五、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第31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后现代艺术一:第32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后现代艺术二:第33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后现代艺术三:第34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何谓“后现代”?什么是后现代?这个问题我说不清楚。什么是后现代?后现代者也说不清楚。什么是后现代?你说是什么就是什么。——这就是后现代!第35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后现代作为一个历史分期。后现代作为一个历史分期全称为“后现代社会”,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后至今并还将延续下去的一个历史时期,即人们一般所谓的“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第36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后现代作为一种价值观、思维方式与文化态度“现代”表征为进步、技术、理性、效率、行动、成功,追求封闭性、确定性、中心性、普适性、控制性;“后现代”表征为混沌、消解、非理性、解放、交往、联系,追求开放性、不确定性、非同一性、去中心、多元化等等。第37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后现代主义的涵义及产生背景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伴随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文化诸方面的新变化所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文化思潮。但它并非是一个具有统一理论基础的思想流派,而是对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来所出现的,基于对现代性进行反思与超越的所有思潮的一种统称。后现代主义体现为一种价值观、一种文化态度、一种社会心态、一种生活方式,甚至一种艺术风格,但主要还是体现为一种思维方式。第三章现代课程论主要流派*第38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后现代主义的产生背景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直接原因来自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是对后工业社会的回应。第39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格里芬:《后现代科学》激进的(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第三章现代课程论主要流派*第40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激进的(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第三章现代课程论主要流派福柯利奥塔德里达*第41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激进的后现代主义激进的后现代主义以“怀疑”和“否定”为特征,反对任何假定的“唯一中心”、“绝对基础”、“纯粹理性”、“大写的人”、“等级结构”,志在摧毁传统的封闭、简单、僵化的思维方式。第三章现代课程论主要流派*第42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第三章现代课程论主要流派罗蒂格里芬*第43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以“建设性”为主要特征,倡导开放、平等,注重培养人们倾听“他人”、学习“他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的美德,鼓励多元的思维方式,倡导对世界的关爱,对过去和未来的关心,提倡对世界采取家园式的态度,代表人物有罗蒂、格里芬等。第三章现代课程论主要流派*第44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第三章现代课程论主要流派1.批判理性主义,崇尚非理性。2.解构现代主体性。3.反对“同一性”、“整体性”,崇尚差异性,关注个体性。4.反本质主义。5.反基础主义。*第45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五、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以卡普尔、格里芬等人为代表的以注重相互依存和维持生态为主题的课程观;以艾普尔为代表的以平等、民主等思想为主题的课程观;以多尔为代表的以混沌学和无限宇宙为基础的课程观。第三章现代课程论主要流派*第46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1.课程设计的“4R”标准;2.课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3.课程目标的非预成性或生成性;4.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5.课程方式的隐喻性、阐释性;6.课程评价的多元性、动态性与模糊性。第三章现代课程论主要流派多尔*第47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