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3年2月抚州市直遴选面试真题附带题目详解.docx
文件大小:44.76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6-26
总字数:约7.13千字
文档摘要

2023年2月抚州市直遴选面试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题)

1、单位安排你负责一次外出活动,而另一位协作的同事与你有矛盾,你怎样处理?

【答案】:(1)江泽民同志在参加国家大型集会活动时,总喜欢领着大家唱一首歌《团结就是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团结,一个单位、一个团体同样离不开团结。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2)我和同事外出活动,必须以工作为重,以大局为重,注意讲求团结,人与人之间有点矛盾是正常的。外出之前,领导会把工作的性质、任务和目的交代清楚。(3)领导让我来负责这次活动,我想这位同事也一定能正确认识和看待。(4)在工作中,我应学习蔺相如的高风亮节,从严要求自己,时时考虑工作,事事出于公心,处处注意化解矛盾,化大为小,化干戈为玉帛,争取做到求大同、存小异,精诚团结,同舟共济,圆满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5)为了圆满完成这次外出任务,不致产生新的矛盾,我应该在活动一开始就对这次活动进行详细分工,明确各自职责,活动中对他多尊重,工作中多沟通,生活中多照顾。

【解析】此题是一道人际关系处理类的公务员面试题,主要考察考生在工作中面对与有矛盾的同事合作时的应对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体现团结重要性答案开篇引用江泽民同志带领大家唱《团结就是力量》,强调国家、民族、单位、团体都需要团结,团结能产生战斗力和生产力。这表明考生具有正确的大局观,认识到团结在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将团结的理念上升到一定高度,为后续处理与同事的矛盾奠定思想基础。秉持工作为重原则答案指出要以工作和大局为重,正确看待同事间的矛盾。说明考生能分清主次,不将个人矛盾带到工作中,明白领导安排工作的意图,体现出较强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同时相信同事也能正确认识和看待此次合作,展现出对同事的基本信任。学习榜样化解矛盾提及学习蔺相如的高风亮节,从严要求自己,以公心对待工作,积极化解矛盾。这显示考生懂得借鉴历史智慧,通过自我约束和主动作为,努力缓和与同事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体现出较高的情商和沟通协调能力。具体措施确保任务完成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且避免产生新矛盾,提出在活动开始时进行详细分工,明确职责。活动中尊重同事,工作上加强沟通,生活中给予照顾。这些具体可行的措施体现了考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从实际操作层面解决问题,确保圆满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总体而言,答案紧扣题目要求,从思想认识到实际行动,全面展示了考生处理与有矛盾同事合作问题的能力和方法,符合公务员在工作中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要求。

2、面试热点:破解农技人才慌

【热点背景】

“招不来学农的大学生,好不容易招到一个,还留不住。”在采访中,不少农业干部和涉农企业向记者反映“招人难”问题突出。

一名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告诉记者:“招聘学农的大学生,即使开出每月6000元的高薪,也没人愿意来。”为了合作社的发展,他只能聘请县农技推广中心的两个退休人员作为技术指导,自己也不得不时常抽出时间到农业院校进修。

“一些农科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来乡镇工作。即使来了,三五年后也会想办法离开。”一名县级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说,4年多前,当地农业局签了一个委培生,结果该学生毕业后直接毁约,付了违约金去了大城市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北方的两所高校学农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人数占比接近50%,仅有不足10%的毕业生愿意在小城镇和乡村就业。

与此同时,不少乡镇农技出现了人才“缺口”。记者从南方一个省的兽医局了解到,全省乡镇动物防疫站共有8000多个编制,但实际在岗的不到7500人。

【模拟题目】

当前农科毕业生不愿去田间地头,“学农不务农”现象突出,导致乡镇农业部门和农业企业“招人难”“留人难”。同时,一些中专生、大专生被涉农岗位拒之门外,进一步加剧乡村振兴面临的“农技人才荒”。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一、概括话题,给出评价。农技人才慌掣肘乡村振兴,需综合施策及时扭转这种局面。二、多角度分析。1、影响:农技人才慌不利于农业的现代化生产,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学农不务农也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农科生发挥自身专长实现个人价值。2、原因:(1)地域偏、待遇差,基层涉农行业人才吸引力不强。从事农业基本上只能去基层部门和中小型农企,工作地点多在农村,工资待遇不高、晋升空间有限。(2)定编制、卡学历,中职农校学生服务基层通道不畅。中职农校的课程设置和未来的岗位是对接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完全能胜任农技推广工作,但现在不少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都要本科及以上学历,大中专生难以拿到“入场券”。(3)理论多、实践少,部分农科学生“下地”底气不足。部分农科院校专业培养与农业生产实践“两张皮”,让学生毕业后很难迅速适应技术岗位,也让不少农企和基层农业部门对应届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存疑。3、提出对策建议。(1)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