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题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面试是考察拟任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关键环节,湖北省作为教育大省,其面试内容既遵循国家统一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又结合本省学前教育实际需求,注重对考生幼儿发展知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及职业理解的综合测评。面试流程包含结构化问答、试讲(演示)、答辩三个环节,全程约20分钟。以下从各环节具体考试内容展开说明。
一、结构化问答环节
结构化问答是面试首环节,时间5分钟,考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2道规定问题,考生需在短时间内结合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作答。湖北省考题侧重幼儿一日生活指导、突发事件处理、家园共育、幼儿行为观察与引导等实际场景,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典型考题示例1:
“中班区域活动时,建构区的浩浩因争抢玩具积木推了同伴小雨,小雨摔倒后膝盖擦伤并大哭。作为当班教师,你会如何处理?”
此问题考察考生对幼儿冲突的应急处理能力及教育引导技巧。正确应答需包含以下步骤:首先快速介入,确保幼儿安全——立即上前扶起小雨,检查擦伤情况,若为轻微擦伤,用消毒棉签轻拭伤口,安抚其情绪(如“小雨,老师知道你现在很疼,我们先擦点药,很快就不疼了”);同时关注浩浩的情绪,避免当众严厉批评(如“浩浩,老师知道你很想玩积木,但推小朋友会让他受伤,我们先一起看看小雨好吗?”)。其次,引导双方表达感受——待小雨情绪平复后,询问“浩浩推你的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感觉?”,再问浩浩“你为什么要推小雨?”,帮助幼儿理解行为后果。接着,共同协商解决方法——鼓励幼儿讨论“以后想玩别人的玩具可以怎么做?”(如“轮流玩”“用礼貌的话问‘可以借我玩吗’”),并引导浩浩向小雨道歉。最后,后续跟进——区域活动结束后,组织小组讨论“友好相处的小方法”,结合绘本《手不是用来推的》深化教育;与浩浩家长沟通,了解其在家是否有类似行为,建议家园一致引导。
典型考题示例2:
“小班新生入园第一周,许多幼儿因分离焦虑哭闹不止,甚至出现拒食、拒绝参与活动的情况。作为主班教师,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帮助幼儿缓解焦虑?”
此题考察考生对幼儿情绪发展特点的理解及入园适应策略的运用。应答需结合小班幼儿“情绪外显性”“依恋性强”的特点,提出具体措施:其一,环境创设——在教室设置“安全角”,放置幼儿从家带来的依恋物(如玩偶、小毯子),墙面张贴幼儿家庭合影,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其二,情感联结——主动与幼儿建立亲密互动,如蹲下来抱抱哭闹的幼儿,用其小名称呼(“朵朵,老师陪你玩你带的小熊好不好?”),通过“妈妈的电话”游戏(假装给家长打电话)降低其不安;其三,活动转移——设计短时间、高趣味性的游戏(如“找朋友”音乐游戏、手指谣《小猴子》),吸引幼儿注意力;其四,家园协同——通过家长群发送“入园适应小妙招”(如“告别时简短坚定,不偷偷离开”),建议家长在家模拟“幼儿园时间”(如固定午睡、snack时间),并请家长提供幼儿的兴趣爱好(如“乐乐喜欢拼图”),教师在园针对性引导;其五,个体关注——对拒食的幼儿不强迫进食,提供其熟悉的食物(如“乐乐在家喜欢吃小饼干,老师这里有一样的,你尝尝?”),对拒绝参与活动的幼儿先陪伴观察,待其放松后逐步引导(如“你看,小美在搭积木,要不要和老师一起帮她?”)。
二、试讲环节
试讲是面试核心环节,时间10分钟,考生需模拟幼儿园真实课堂,完成指定领域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湖北省考题覆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侧重考察活动目标的适切性、环节设计的趣味性、师幼互动的有效性及教育策略的灵活性。
典型考题示例:大班科学活动“水的秘密——溶解现象”
活动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感知糖、盐、沙子等物质在水中的不同变化,初步理解“溶解”的概念。
-操作目标:能通过观察、搅拌、记录等方法探索溶解现象,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对科学探索活动产生兴趣,愿意与同伴分享发现。
活动准备:
-材料:透明玻璃杯(幼儿每人2个)、搅拌棒、糖、盐、沙子、奶粉、记录表(画有“溶解”“不溶解”图标)、黑板贴(“能溶解”“不能溶解”分类板)。
-经验:幼儿已接触过“搅拌”“观察”等科学探究方法。
活动过程实施:
1.趣味导入(2分钟):
教师手持一杯清水和一颗方糖,神秘提问:“小朋友们看,这是一杯清水,这是一颗糖。如果我把糖放进水里,会发生什么?”请幼儿猜测(“糖会变大”“糖会消失”),然后现场操作:将糖放入水中,引导幼儿观察(“糖慢慢变小了,水变甜了”),引出“溶解”话题:“糖在水里慢慢消失,和水变成了甜甜的糖水,这种现象叫做溶解。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能溶解在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