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缝油毡一油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组织施工技术人员深入研究施工图纸、设计说明及相关规范,明确沉降缝的具体位置、尺寸、深度,以及“一油”施工的油料种类、涂刷范围、厚度要求、遍数等设计参数,掌握油料与沉降缝两侧结构的粘结要点和质量标准。
依据《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等标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技术方案。方案中需明确沉降缝清理、基层处理、油料配制(若需要)、涂刷施工、养护等施工流程及操作要点,制定质量验收标准、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
通过技术交底会议、图文演示、现场操作示范等方式,向施工人员详细讲解“一油”沉降缝施工技术。内容包括沉降缝基层表面处理方法、油料涂刷技巧、不同部位的涂刷顺序、质量控制要点、成品保护措施等,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工艺和质量安全要求。
根据工期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施工阶段的时间节点、劳动力投入和材料设备进场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
(二)人员准备
组建专业施工队伍,施工人员需具备防水工程施工经验,熟练掌握油料涂刷、基层处理等操作技能。施工人员应熟悉“一油”施工的特点和要求,确保施工操作规范。
安排专人负责现场施工管理,协调沉降缝清理、油料涂刷等各环节工作,保障施工进度与质量;配备专职质量员和安全员,质量员负责全程监督施工质量,安全员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对施工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内容涵盖“一油”沉降缝施工技术、安全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应急处理方法等,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三)材料与设备准备
材料准备
油料: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防水涂料或沥青等油料,其性能指标应满足工程防水和耐久性需求,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耐水性和耐候性。检查油料的质量证明文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确保油料质量合格。
基层处理剂:准备与油料相配套的基层处理剂,用于增强油料与沉降缝两侧基层的粘结力。基层处理剂应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干燥时间符合施工要求。
辅助材料:滑石粉(用于调节油料稠度,如有需要)、稀释剂(根据油料特性选择合适的稀释剂,控制油料粘度)、纤维布(若设计有增强要求)等。
设备准备
涂刷工具:毛刷、滚筒、刮板等,根据沉降缝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涂刷工具,确保涂刷均匀。
搅拌设备:搅拌机(若油料需要现场配制),保证油料搅拌均匀,性能稳定。
检测工具:测厚仪(用于检测油料涂刷厚度)、卷尺(用于测量沉降缝尺寸和涂刷范围)等,用于施工质量检测。
防护用品: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保障施工人员安全。
(四)现场准备
完成沉降缝相关部位的施工,如建筑物墙体、基础施工或道路基层施工等,确保沉降缝两侧结构表面平整、干燥、洁净,无油污、灰尘、松散颗粒等杂物。
清理施工现场,合理规划材料堆放区域和施工操作空间,确保施工场地畅通。材料应堆放整齐,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浸泡,油料应存放在阴凉、通风、远离火源的地方。
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围挡,划分施工区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做好施工用电、用水保障,确保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由于油料多为易燃材料,需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严禁在施工现场吸烟或有明火作业。
二、施工工艺流程
(一)沉降缝清理
使用钢丝刷、铲刀等工具,将沉降缝内及两侧[X]毫米范围内的浮土、油污、杂物等清理干净,确保基层表面坚实、平整。
对于沉降缝内残留的松散混凝土或砂浆等,采用小型凿子进行剔除,然后用吹风机将灰尘吹净,使沉降缝保持清洁、干燥状态。对于潮湿的基层,需进行烘干或晾晒处理,确保基层含水率符合油料施工要求。
(二)基层处理
在沉降缝两侧基层表面均匀涂刷基层处理剂,使用毛刷或滚筒进行涂刷,涂刷应均匀,无漏涂、堆积现象。基层处理剂的涂刷范围应与油料涂刷范围一致,且要确保基层处理剂完全干燥后,方可进行油料涂刷施工,干燥时间根据基层处理剂的性能确定,一般为[X]小时。
(三)油料涂刷
根据设计要求和油料特性,若需要对油料进行配制,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搅拌,确保油料性能稳定。
使用毛刷、滚筒或刮板等工具,将油料均匀地涂刷在沉降缝内及两侧基层表面。涂刷时应注意涂刷方向一致,避免出现漏刷、流坠、堆积等现象。对于较宽的沉降缝,可分多次涂刷,每次涂刷厚度控制在[X]毫米左右,前后两次涂刷方向应相互垂直,确保油料涂刷均匀、厚度一致。
若设计有增强要求,在油料涂刷过程中,将纤维布铺设在沉降缝内,边涂刷油料边铺设纤维布,使纤维布完全浸透在油料中,确保纤维布与基层和油料粘结牢固,无空鼓、褶皱现象。
(四)养护
油料涂刷完成后,应及时对施工部位进行养护。在养护期间,避免人员踩踏、重物挤压和其他施工工序的破坏。
根据油料的特性,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如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下自然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X]天,养护期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