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墙面、保温整体维修重点和难点的施工方法及措施
1、重点施工方法及措施
保温层修复与加固
施工方法:首先全面检查保温层的损坏情况,对于破损、脱落的保温板,小心拆除并清理基层。新保温板的安装要确保粘贴牢固,采用满粘法施工,粘结剂涂抹面积不低于保温板面积的50%。板与板之间的缝隙控制在2mm以内,若缝隙过大,需用保温材料填充。对于锚固件松动或损坏的情况,重新安装锚固件,每平方米不少于6个,且在墙角、门窗洞口等部位适当加密。
措施:施工前对保温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导热系数、抗压强度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严格把控施工质量。保温层施工完成后,进行拉拔试验,检测保温板与基层的粘结强度。
防水处理与密封
施工方法:外墙面防水重点关注窗台、窗边、墙角以及空调洞口等易渗漏部位。在这些部位先涂抹防水密封胶,厚度约3-5mm,然后铺贴防水卷材附加层,宽度不小于200mm。对于整个外墙面,可选择涂刷防水涂料,分2-3遍施工,每遍厚度控制在1-1.5mm,确保形成完整的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对防水节点进行密封处理,如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用密封胶填充饱满。
措施:选用优质的防水密封材料,具备良好的耐候性和防水性能。施工前对基层进行预处理,确保基层干燥、平整、无油污。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防水施工工艺操作,每完成一道工序进行质量检查。施工完成后,进行淋水试验,持续时间不少于2小时,检查墙面有无渗漏现象。
2、难点施工方法及措施
基层处理(针对基层不平整、空鼓等问题)
施工方法:对于不平整的基层,使用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处理,平整度误差控制在±3mm以内。先对基层进行凿毛处理,增加基层与找平层的粘结力。对于空鼓的部位,将空鼓部分全部铲除,清理干净后,重新用水泥砂浆分层填补,每层厚度不超过20mm,填补后进行压实、抹光。
措施:施工前对基层进行全面检查,标记出不平整和空鼓的区域。针对不同问题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选择合适的找平材料和施工工具。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找平层的配合比和施工厚度,确保基层处理质量。基层处理完成后,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新旧材料衔接(保证整体性能一致)
施工方法:在维修过程中,若涉及新旧保温材料或防水材料的衔接,要确保两者的兼容性。对于新旧保温板的拼接处,先清理旧板边缘,涂抹粘结剂后再拼接新板,然后在拼接处铺设一层耐碱玻纤网格布,宽度不小于200mm,并用抹面砂浆覆盖。对于新旧防水层的衔接,将旧防水层边缘清理干净,新防水层与旧防水层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并用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处理。
措施:施工前对新旧材料进行兼容性测试,选择匹配的材料进行维修。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衔接工艺进行操作,确保衔接部位的牢固性和密封性。施工完成后,对衔接部位进行重点检查,通过外观检查和性能检测,确保整体性能符合要求。
高空作业安全保障(针对高层外墙面维修)
施工方法:搭建符合安全标准的脚手架或使用吊篮作为施工平台。脚手架的立杆间距、横杆步距等要符合规范要求,且在使用前进行验收。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安全帽等个人防护装备,安全带应高挂低用,与牢固的结构件连接。在作业区域下方设置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靠近。
措施: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高空作业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定期对脚手架或吊篮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大风(风力超过6级)、暴雨、大雾等,停止高空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