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单招考试文化素质物理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80分)
一、单选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计算通过导线横截面电荷量的公式是q=It.若某导线中的电流为2A,则8s内通过该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A.0.25C
B.4C
C.10C
D.16C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电荷量的计算。公式q=It中,I表示电流,t表示时间。已知电流I为2A,时间t为8s,将其代入公式可得电荷量q=2×8=16C。所以应选择D选项。
2、下列热力学温度,最接近于室温的是()
A.100K
B.200K
C.300K
D.400K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热力学温度与室温关系的理解。室温一般约为25℃,换算为热力学温度约为298K。在给出的选项中,300K最接近298K。A选项100K、B选项200K与室温相差较大,D选项400K则明显高于室温,所以答案选C。
3、质点是一种物理模型,以下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
C.只有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
D.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质点概念的理解。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物体能否被视为质点,并非取决于质量或体积大小,而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比如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看成质点;但研究地球自转时,就不能看成质点。所以答案选D。
4、温度都是0℃水和冰混合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冰将熔化成水
B.水将凝固成冰
C.都不变,冰水共存
D.如果水比冰多的话,冰熔化;如果冰比水多的话,水结冰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物态变化条件的理解。在0℃时,冰熔化需要吸热,水凝固需要放热。而水和冰混合时,没有热传递发生,所以状态都不变,冰水共存。A选项冰熔化需吸热,条件不满足;B选项水凝固需放热,条件也不满足;D选项说法错误,0℃时冰水混合状态不变。综上,答案选C。
5、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A.压强等于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所以“N/cm2”可以是压强的单位,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功等于力与距离的乘积,所以“N·m”可以是功的单位,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功率等于功与时间之比,所以“J/s”可以是功率的单位,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之比,机械效率没有单位,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关于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对着气球说话,感觉到气球在振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图乙中,人隔墙能听到敲墙的声音,说明固体能传声
C.图丙中,敲击音叉后用乒乓球靠近音叉,乒乓球被弹开,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将振动的现象放大
D.图丁中,两列音叉的波形图说明两个音叉发声时音调不同
答案:A
解析:A.图甲中,对着气球说话,感觉到气球在振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图乙中,人隔墙能听到敲墙的声音,说明固体能传声,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图丙中,敲击音叉后用乒乓球靠近音叉,乒乓球被弹开,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将振动的现象放大,因为直接观察音叉振动,现象不明显,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图丁中,两列音叉的波形图说明两个音叉发声时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辆小汽车与一列动车以相同速度行驶,它们具有相同的动能
B.教室内一个开关可同时控制两盏灯,这两盏灯是串联的
C.当导体被均匀拉长至原来的二倍时,导体的电阻将减小
D.细线悬挂的两轻质泡沫塑料小球相互吸引,则两小球可能带有异种电荷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多个物理知识点。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小汽车与动车质量不同,相同速度时动能不同,A错。教室内一个开关控制两灯通常是并联,B错。导体拉长,长度增加、横截面积减小,电阻增大,C错。两轻质泡沫塑料小球相互吸引,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D正确。
8、最近,中国学生曹原和他的团队在石墨烯超导材料研究上的新突破震惊了世界。超导体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