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屋面防水维修施工工艺
1、施工前准备
-材料准备:根据屋面防水的要求和原防水层的材质,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如SBS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并确保材料具有质量合格证明,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同时准备好配套的粘结剂、密封材料、基层处理剂等辅助材料。
-工具准备:准备好施工所需的工具,如铲刀、扫帚、吹风机、喷枪、滚刷、毛刷、剪刀、压辊等。
-安全措施:在屋面施工前,要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设置好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绳、防护栏等,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熟悉安全操作规程。
2、屋面基层处理
-清理屋面:使用铲刀、扫帚等工具,清除屋面上的杂物、灰尘、油污以及原防水层的破损部分。对于难以清理的油污,可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清洗。
-修补基层:检查屋面基层是否有裂缝、孔洞、凹凸不平等缺陷。对于裂缝,可根据裂缝的宽度和深度进行处理,一般小于0.3mm的裂缝,可采用密封胶进行灌缝处理;大于0.3mm的裂缝,需先将裂缝扩宽至5-10mm,然后用水泥砂浆或防水密封材料进行填充。对于孔洞和凹凸不平的部位,用水泥砂浆进行修补找平,确保基层表面平整、坚实。
-干燥基层:基层处理完成后,要确保基层充分干燥,一般要求基层含水率不超过9%。可通过自然晾晒或使用吹风机等工具进行吹干。
3、防水层施工
-涂刷基层处理剂:在干燥的基层上均匀涂刷一层基层处理剂,以增强防水层与基层的粘结力。基层处理剂的涂刷要薄而均匀,不得有漏刷、起泡等现象。待基层处理剂干燥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
-防水卷材施工
-铺贴卷材:根据屋面的形状和尺寸,合理裁剪防水卷材。将卷材平铺在基层上,对齐卷材的长边和短边,确保卷材的平整。使用喷枪对卷材的底面和基层进行加热,待卷材底面的改性沥青融化后,迅速将卷材滚铺在基层上,并用压辊压实,排出卷材与基层之间的空气,使卷材与基层紧密粘结。
-卷材搭接:卷材的搭接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一般长边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小于150mm。在搭接部位,应将下层卷材的表面和上层卷材的底面进行加热,然后将两层卷材粘结牢固,并用密封材料对搭接缝进行密封处理。
-节点处理:在屋面的阴阳角、管根、落水口等节点部位,应先进行增强处理。可采用附加层卷材或防水涂料进行处理,附加层的宽度一般不小于500mm。
-防水涂料施工
-配料:按照防水涂料的使用说明,准确称量各组分材料,进行搅拌混合均匀。一般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5分钟,确保涂料的性能稳定。
-涂刷涂料:使用滚刷或毛刷将防水涂料均匀地涂刷在基层上,一般需要涂刷3至4遍,每遍涂刷的厚度应控制在0.5-0.8mm之间,且每遍之间的涂刷方向应相互垂直。每遍涂料施工完成后,要等待其干燥固化后再进行下一遍涂刷,干燥时间一般根据涂料的性能和环境温度而定,通常为8-24小时。
-增强处理:在阴阳角、管根等部位,可在涂刷防水涂料时,铺设一层玻纤布或无纺布进行增强处理,以提高防水层的抗裂性能和防水性能。
4、保护层施工
-水泥砂浆保护层:在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及时施工水泥砂浆保护层。将水泥砂浆均匀地涂抹在防水层上,厚度一般为20-30mm,并用抹子压实、抹光。在水泥砂浆初凝前,应进行表面拉毛处理,以增加与后续饰面层的粘结力。
-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对于一些屋面荷载较大或对防水要求较高的屋面,可采用细石混凝土作为保护层。在防水层上铺设钢筋网片,然后浇筑细石混凝土,厚度一般为30-50mm。浇筑过程中要使用振捣器振捣密实,表面用抹子抹平、压光。
-其他保护层:也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块材、卷材等材料作为保护层。如采用地砖、陶瓷瓦等块材时,应使用水泥砂浆或专用粘结剂将其粘贴在防水层上,块材之间应预留一定的缝隙,并用密封材料进行填缝处理。
5、质量检查与验收
-外观检查:检查防水层和保护层的表面是否平整、光洁,有无裂缝、起泡、剥落、孔洞等缺陷。防水卷材的搭接缝是否严密,防水涂料的涂刷是否均匀,保护层的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渗漏检查:在屋面防水维修施工完成后,应进行24小时的蓄水试验或持续淋水2小时的淋水试验。蓄水深度应不小于20mm,观察屋面有无渗漏现象。若发现渗漏,应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修补,直至无渗漏为止。
-资料验收: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各项施工记录,包括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施工工艺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验收时,应提交完整的施工资料,以便进行质量追溯和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