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2025学年度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文件大小:495.15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26
总字数:约6.44千字
文档摘要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

新洲区部分学校高中一年级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认为,掌管洪水的神是带来灾难的恶毒的神;古埃及人认为洪水之神是会带给每个人快乐的善良的神;古代印度人认为,水是万物的起源,是包含大神在内的一切的母体。古人对水的信念源自于()

A.生产方式B.文化传统C.宗教信仰D.文明交融

2.古罗马在希腊式的建筑上加入了自己的创造,修建了更宏伟的建筑物。从北部的英格兰到北非的沙漠边缘,从西班牙到今天的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再至地中海的中东部海岸,古罗马人建造了大量希腊风格的纪念建筑。这表明()

A国家统一促进民族交融B.文明交流推动社会进步

C.人口迁徙促进经济发展D.科技进步促进统治稳定

3.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教皇开除教籍,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出欧洲()

A.社会生活实现神性到理性的转变

B.专制王权日益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C.封建王权和民族意识的不断加强

D.宗教改革运动在法国先取得成功

4.12、13世纪时,西欧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国王结成同盟,即国王授予城市具有法律意义的“特许状”。通过特许状,城市的市民不再负担封建义务,他们拥有自己立法、司法和征税、铸币等权利,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国王。这表明,西欧城市自治()

A.促进了封君封臣制度的产生

B.符合国王权力加强的需要

C.得益于近代民族国家的支持

D.源于新型生产方式的推动

5.下图为公元8世纪的形势图。该图主要反映了()

A.亚非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B.希腊化时代教育的发展

C.阿拉伯帝国对文化的重视D.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

6.阿兹特克文明有高度密集的人口,产生了初级的文字和阶级分化,而且他们的生计活动富有创造力,利用浮动园地和水利设施达到了很高的生产效益和生态维护效能,但没有使用金属工具,也不会使用畜力甚至没有发达的陶器制作。据此可知阿兹特克文明()

A.依然处于原始社会B.文明演进动力不足

C.无法建立中心城市D.尚未进入国家阶段

7.从15世纪80年代起,西欧就渲染土耳其人的暴行,夸大土耳其人的野蛮,制造反抗土耳其的舆论。而事实上西欧人对奥斯曼帝国统治下人民的生活了解很少。西欧人对土耳其的敌意是由于()

A.社会制度对立B.人文精神的发展

C.海外扩张的需要D.宗教改革的推动

8.15世纪末以后的100多年中,葡萄牙从非洲运走黄金27.6万公斤,平均每年约2760公斤。1521-1544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每年运回黄金2900公斤,白银30700公斤;1545-1560年间,运回的黄金和白银达到平均每年5500公斤和24.6万公斤。这种现象()

A.表明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B.促成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促进了世界物种的大交流

9.1609年荷兰的格劳秀斯发表《海洋自由论》,主张海洋应自由利用;1635年英国的塞尔登发表《海洋封闭论》,则认为英国君主有权占有四周的海洋。这反映出当时()

A.海外殖民竞争激烈B.自由市场初步形成

C.英国荷兰势均力敌D.商业联系日益紧密

10.下图分别为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所绘制的人像特写图。对其共同特征概括最准确的是()

A.全部取材于宗教故事B.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C.因印刷术而广泛传播D.注重人体比例科学性

11.14世纪英格兰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他认为“依《圣经》之言,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体,而教士、贵族、公众都是它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