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高二年级考试
物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研究发现蓝光对视网膜危害很大,佩戴防蓝光眼镜可减小蓝光带来的伤害,制作防蓝光的镜片主要利用了()
A.光的全反射 B.光的干涉 C.光的衍射 D.光的偏振
【答案】B
【解析】防蓝光眼镜是通过在镜片表面镀上一层光学薄膜,这层薄膜可以通过光的干涉作用,将有害蓝光过滤掉。
故选B。
2.英国布劳顿大桥是世界上较早的一座悬索桥。1831年4月12日,当74名士兵齐步走经过布劳顿大桥时,大桥却突然坍塌,此后规定部队过桥时应便步通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桥坍塌是因为大桥发生了共振
B.士兵经过大桥时齐步走的频率远大于桥的固有频率
C.大桥坍塌是因为这74名士兵所受重力较大
D.部队齐步走过桥时桥的振幅比便步走时要小
【答案】A
【解析】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物体发生共振,此时振幅最大;所以规定部队过桥时应便步通过,是因为齐步走的步伐频率容易与桥本身的固有频率相同从而达成共振,振幅增大导致桥体损坏甚至倒塌。
3.体操彩带由短杆和一定长度的彩带组成。运动员周期性地上下抖动短杆,彩带上形成简谐波,某一时刻彩带的形状如图所示,a、b、c为彩带上的质点,彩带重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a此时正在向下运动
B.再过半个周期,质点c向右移动半个波长
C.质点b比质点a先到达波谷
D.再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c的速度达到最大
【答案】C
【解析】A.简谐波向右传播,根据同侧法可知,质点a此时正在向上运动,故A错误;
B.质点c在平衡位置附近上下振动,不会随波迁移,故B错误;
C.简谐波向右传播,根据同侧法可知,质点b此时正在向下运动,故质点b比质点a先到达波谷,故C正确;
D.再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c位于波谷,速度达到最小,故D错误。
故选C。
4.沙漠里经常会出现海市蜃楼,这是由于不同高度的空气层温度不同,折射率也不同,光线被不断折射,人们逆着光就看到了蜃景。此过程简化的模型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第1层空气入射,在第3层和第4层界面发生了全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1层空气的折射率比第2层空气的折射率小
B.第3层空气的折射率比第4层空气的折射率大
C.光在第1层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第2层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D.光在第2层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第3层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B
【解析】AC.由光路图可知,光在第1层空气的入射角小于第2层空气的折射角,则第1层空气相对于第2层空气为光密介质,第1层空气的折射率比第2层空气的折射率大,根据
可知在第1层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第2层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AC错误;
B.由题意可知,光在第3层和第4层界面发生了全反射,则第3层空气相对于第4层空气为光密介质,第3层空气的折射率比第4层空气的折射率大,故B正确;
D.由光路图可知,光在第2层空气的入射角小于第3层空气的折射角,则第2层空气相对于第3层空气为光密介质,第2层空气的折射率比第3层空气的折射率大,根据
光在第2层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第3层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D错误。
故选B。
5.如图所示,边长为L的等边三角形ABC为某透明玻璃三棱镜的截面图,一细光束从AB边的中点与AB边成30°角射入三棱镜,从BC边射出时相对最初射入方向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60°,则该玻璃的折射率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做出光路图
光束在AB面的入射角为
i1=90°-30°=60°
由几何关系可知在AB界面入射光线垂直BC界面,由题意从BC边射出时相对最初射入方向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60°
所以光束在BC面的折射角为
r2=60°=i1
根据折射定律有
由上式和几何关系可得
r1=i2=30°
解得玻璃的折射率为
故选B。
6.一质量为20g的翠鸟从高空沿竖直方向俯冲扎入水中捕鱼。翠鸟(视为质点)从开始俯冲至到达水面的过程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若翠鸟开始俯冲时到水面的高度为10m,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则在俯冲过程中,翠鸟受到的重力的冲量大小约为()
A.0.24N?s B.0.28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