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
定说课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交流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说课稿
李凯帆
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必修2
第三节“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分别从教材
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节
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与作用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直线和平面相交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是空间中直线与直
线垂直位置关系的拓展,又是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基础,是空间中垂直位置关系
间转化的重心,同时又是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等内容的基础,因而它是空间
点、直线、平面间位置关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直线与平面平行
的判定及其性质之后进行的,其主要内容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与平
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
其中,线面垂直的定义是线面垂直最基本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它是探究线面垂
直判定定理的基础;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充分体现了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之间
的转化,它既是后面学习面面垂直的基础,又是连接线线垂直和面面垂直的纽
带!
仅供学习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交流
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实现从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
体图形的飞跃,
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本节课学习目标是: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
出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能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
题.考虑到本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容量,本节课只要求学生在构建线面垂直
定义的基础上探究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进行定理的初步运用.故而确立以
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理解线面垂直的定义,归纳线面垂直的判定定
理,
并能运用定义和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线面垂直定义及定理的探究过程,感知几何直观能力和抽象概括能
力,体会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线面垂直定义及定理的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
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
重点:通过操作概括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
仅供学习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交流
难点:操作确认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二、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方法,学习了直线与平
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对空间概念建立有一定基础。但是,学生的抽象概括能
力、空间想象力还有待提高。线面垂直的定义比较抽象,平面内看不到直线,
要让学生去体会“与平面内所有直线垂直”就有一定困难;同时,线面垂直判
定定理的发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学生不易想到。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尽管思维活跃,敏捷,但却缺乏冷静、思考,因而片面,不够严谨。仍需依
赖一定的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课堂上充分利用现实情境,
学生通过感知、观察,提炼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进一步,在一个具体的数
学问题情景中设想,并在教师指导下,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自主探索等活
动,切实感受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方
法。
采用启发式、引导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尝试和探
究;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互相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教学过程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