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初二地理上册复习试题(粤教版).docx
文件大小:17.05 KB
总页数:16 页
更新时间:2025-06-26
总字数:约7.67千字
文档摘要

PAGE/NUMPAGES

2019年初二地理上册复习试题〔粤教版〕

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介绍2019年初二地理上册复习试题,考生们应多加练习,对大家会有很大帮助的。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位置和疆域

1.中国陆地总面积____________,仅次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居世界第三位.与整个_______的面积几乎相等。从海陆位置看位于____________东部,________西岸.

2.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最北________、最南________、最西________、最东__________.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的陆上临国有_______个,隔海相望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有______,我国最大的岛屿_______,我国的内海__________

4.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北京市湖南省黑龙江省

天津市湖北省内蒙古自治区

上海市广东省西藏自治区

河北省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山西省重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辽宁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吉林省云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

江西省贵州省澳门特别行政区

江苏省陕西省安徽省

浙江省甘肃省青海省

福建省山东省台湾省

河南省

①分区记忆口诀:东北三省黑吉辽,北部边疆内蒙古。两河两山连京津,位于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七省市,两湖三江安上海。南部沿海有两广,还有港澳福海台。

重庆西藏云贵川,西南国土记心怀。宁夏新疆青陕甘,镇守西北真豪迈。

②根据轮廓、形状记忆

山东广东湖北山西江西河南吉林

贵州宁夏广西新疆西藏河北

黑龙江云南台湾陕西辽宁

特殊的省区: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有_________________,最先见到日出的。

跨经度最大的省区_______________,跨纬度最大的___________,面积最大的_________,邻国最多的_________,长江和黄河干流都流经的省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人口和民族

1.众多的人口:(1)人口数量及人口政策:到2019年我国人口已达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我国的人口政策是:()

(2)人口分布: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均匀。大体可从黑龙江省的市到省的腾冲县划一条直线,此线东南部人口,此线西北部人口。西藏自治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的省级行政单位。

2.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的组成:我国由个民族组成。在各民族中,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个,人口共占全国的8%。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族,最少的是。

(2)民族的分布:①地区分布: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部和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分布相对分散,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地区。

②民族分布的总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③各民族擅长的舞蹈、体育工程和传统节目:傣族孔雀舞、节

朝鲜族长鼓舞蒙古族摔跤、那达幕大会彝族节

3.目前以_________、_________两省为原籍的华人华侨最多.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

复习重点:我国地势、地形的主要特征;复习难点:各地形区和山脉的相对位置关系。

复习要点:一、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1、总体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逐渐下降。

2、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比拟:

地势阶梯平均海拔主要地形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分界线:青藏高原边缘(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3、我国沿北纬32、北纬36纬线地形剖面图

北纬32

北纬36

二、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1、总体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阔。

2、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开展的影响:

①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②大河顺地势东流入海,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有利方面③许多大河流经阶梯交界地段,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④多种地形类型,便于农业开展多种经营

⑤山区面积广阔,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又可开展旅游业等

不利方面: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限制种植业开展;山区多,平原少,耕地资源缺乏。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