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中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内容:学习一些用电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日常安全学问。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日常安全学问,使学生树立安全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安康成长。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和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疼惜,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急。但是,日常生活中仍旧有很多事情需要备加留意和留神对待,否则很简洁发生危急,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日常生活中应留意哪些安全事项:
二、教学过程
1、用电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握一些根本的用电常识。
生疏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状况下关断电源。
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使用中觉察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状况,应马上关掉电源开关,停顿使用。
5)觉察有人触电要设法准时关断电源;或者用枯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2、安全使用煤气
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3、游泳时要留意安全
、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
、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
、下水前要做预备运动。
、饱食或者饥饿时,猛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水下状况不明时,不要跳水。
、觉察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
4、交通安全
教师介绍三则案例:
案例一:两个中学生在行走时抛接篮球,球滚到机动车道上,将一辆正常行驶的摩托车绊倒,致使驾驶员脑部严峻受损。交通法规明确规定,行人在行走时不得在路上嬉闹和玩耍。据此,交警部门对这起事故作了责任认定,认定这两
个中学生担当全部责任,两人家庭各担当一万多元的医疗费用。
案例二:1999年某中学后门发生一起因一个学生骑车下坡,将一名退休教师撞倒后死亡的交通事故。这不但给双方家庭带来巨大的损害,而且也给这名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损伤。
案例三:有数据显示,1998年全国因交通损害事故造成4199名中小未成年人死亡,9907人受伤。这确定不是个骇人听闻的数字,每年在车轮下丧生的花朵已经不计其数。据悉,北京市平均每学期约50名未成年人非正常死亡.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了解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行走时怎样留意交通安全:
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穿越大路时,要遵守交通规章,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上街.
5、发生火灾怎么办
要打火警119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
一旦身受火灾的威逼,千万不要慌张,要冷静,想方法离开火场。
逃命时,尽量实行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6、校园安全
上下楼梯时有序缓慢右行,严禁拥挤,特别是觉察有人摔倒时,应马上停顿上下,快速将摔倒者扶起.
不在教室里打跳,翻越门窗;不在走廊上追赶玩耍,身体不靠栏杆且使身体重心外倾或用力拉扯栏杆。
不在宿舍内点蜡烛看书。人疲乏入睡后,蜡烛简洁引燃蚊帐、被褥,引发火灾。
4)离开宿舍时,人走熄灯、关闭电源.
5〕不在宿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如个别同学顺手带回试验用酒精,公开在床铺下,如有滴漏,可能引起起火或爆炸。
6)课间活动不追赶打闹,不带刀子、棍棒等管制器具进入校园,以免对学生造成损害.
三、小结:
只要我们处处留神,留意校园安全,把握自救、自护的学问,熬炼自己自护自救的力量,灵巧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特别的状况或危急,就能安康欢快地成长。
其次课时地震安全教育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缘由,以及预防地震损害的方法。二、教学重点:地震的成因.
三、教学难点:地震时的求生.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地震的有关学问吗?
〔二〕授
1、了解地震成因初步了解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
地震既然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害,那我们遇见地震时候该如何自救呢?。
沟通。六、总结
1。地震的形成: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也叫弹性回跳说)。
2。地震的求生方法:
⑴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的时间,此时要保持冷静,12秒钟内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选择;
⑵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
⑶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