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目标
①知道夏商周时期我国在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史料实证)
②知道甲骨文的基本史实及影响,知道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及其代表器物。了解三星堆遗址的
考古成果。(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③理解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感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家国
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甲骨文、青铜器
教学难点:甲骨文的地位,金文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一:王者荣耀推出的海月新皮肤——金乌负日,海月的发型犹如太阳神鸟的羽翼,闪
烁着金色的光芒,给人一种高贵而神秘的感觉。那你知道这款皮肤背后的设计灵感么?它就
是来自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太阳神鸟金饰是金乌负日传说的
现实回响。四只神鸟首尾相连,循环往复,托运着太阳,同时对应着十二道太阳金芒,最终
形成四季与十二个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感受先秦时期科技文化的魅力。
导入二:教师出示“上、下、水、日”四字的甲骨文PPT,让学生猜一猜这些分别是今
天的哪个汉字。教师继续讲解:那你们知道这种文字叫什么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
么时候开始的?那时的文字记载了什么内容?你们知道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产生于
我国哪个朝代吗?带着疑问,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程。
新课教学
(一)生活之需:天文、历法与中医
1.教师提问:我国古代以农业为本,那请大家思考一下,对古人来说,农业生产需要具备哪
些条件?
教师讲述:土地、生产工具、牲畜、种子、水源等。农业生产除了这些客观条件外,还需要
了解气候变化,掌握农时。那么夏商周时期的中国人在这一领域有什么成就呢?
教师展示表格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子目,完成表格。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小结:夏朝:有了历法。商朝: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历法逐渐
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甲骨文中已经开始出现
千支纪日。春秋:《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哈雷彗星扫过北斗。战国:人们把一年分为二
十四节气。
教师讲解哈雷彗星的相关知识,强调:《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发生日食。《春秋》记
载公元前613年,哈雷彗星扫过北斗,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记录。这体现出我国很
早就开始注重对天文的观察研究。
2.教师讲述:中国历法是历史上由中国先民自己创制出来的推算年、月、日的长度和它们之
间的关系的各种法则,对中国经济、文化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历法中包含节气,用于指导农
事活动,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3.教师讲解:历法、节气可以指导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满足古人的温饱需求,但
若是生病受伤,古人又该如何呢?
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中医的历史。【重点】
教师讲解扁鹊、《黄帝内经》的相关内容。
教师强调:扁鹊总结出望、闻、问、切的诊病方法,至今被中医沿用。《黄帝内经》是一
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二)文明之光:甲骨文与青铜器
教师讲述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故事:1899年秋天,清代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得病,请太医
诊治,太医给他开了一张处方,其中一味药是“龙骨”。药拿回家后,王懿荣无意间发现上面
刻有非常古朴的文字,王懿荣经过认真研究,初步断定这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商代
的文字。举世闻名的甲骨文就因这一纯属偶然的机会重见天日,王懿荣也因此被誉为“甲骨
文之父”。
教师提问:甲骨文的发现有何意义?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子目前两段,得出结论。【重
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
字。
教师补充:今天我们所了解的甲骨文,多出土于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据统计,目前出
土的带字的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在1500个以上。甲骨文记载
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所以,甲骨文的发现,
对中国的史学研究有重大作用。
教师强调: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教师展示甲骨文图片,让学生识别,同时简单讲述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甲骨文的造字方
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
教师提问:夏商周时期,除了甲骨文以外,还有其他的文字吗?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何尊》
寻找答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作金文,又称“钟鼎文”,金文也是我们
探寻历史、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
教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