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分析】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环境因素:生物的环境包括生物周围的各种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无机盐等,所有生物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3.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4.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1)合作关系: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可以是互助的。
(2)种内斗争: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也会发生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等现象。
5.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1)合作关系:有的互助互利(类似犀牛和犀牛鸟)。
(2)竞争关系:也有的为生存而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杂草和农作物)。
(3)寄生关系:生物界中寄生的现象非常普遍。它们寄生在其它生物身上,吸取营养--菟丝子。
(4)共生关系: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地衣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生物也在不断地进化,以适应环境。生物只有
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动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红树林对盐碱地的适应
2.拟态: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
3.警戒色:生物改变自身颜色,警示其他生物。
4.保护色:生物可以改变自身颜色与环境类似保护自己,如变色龙。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更不
是永久的适应,每一种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不能适应所有的环境。
6.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在草原上,草本植物的多少,会对植食性动物的数量产生直接的影
响,反之亦然。这就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互为环境条件的。某种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会对环境中其他多
种生物产生影响。
【例题分析】
一、选择题
1.动物体表往往有一些附属结构,对动物适应环境有一定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海蜇的体表有刺细胞,能释放毒素,辅助捕食
B.蛔虫体表的角质层能保护它不被寄主消化,以适应肠道寄生
C.烈日炎炎的非洲草原上,哺乳动物的体毛会妨碍散热
D.鸟类体表羽毛极可能是由爬行动物的鳞片进化而来的
【答案】C
【解析】.海蜇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帮助捕食,故正确。
AA
.蛔虫体表有角质层,能抵抗消化液的侵蚀,适于寄生在人体小肠内,属于线性动物,故正确。
BB
.哺乳动物体表有毛,在烈日炎炎的非洲草原上,哺乳动物的体毛会散热,故错误。
CC
.鸟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鸟类的羽毛是由爬行动物的鳞片进化而来的,故正确。
DD
故选。
C
.如图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哪组生物间的关系不符合图示曲线()
2ab
.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草食动物与其肠内的大肠杆菌.猫头鹰与田鼠
ABCD
【答案】D
【解析】.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藻类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通过分解作
A
用可以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能为藻类提供水、无机盐,这种对双双彼此都有利的生活方式叫共生,
符合图示曲线,正确。
A
B.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植物
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因此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共生关系.符合图示曲线,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