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分析】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文
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并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发展模式。
2.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1)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4)这三个方而相互依赖,不可分割。这就要求人类在发展中关注生态和谐、讲究经济效益和追求社会公
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
4.可特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
承载能力。例如,使用的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超过其再生速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超过其可再生
替代资源的开发速度;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能够得到恢复。
5.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通过经济增长提高当代人生活水平,增强国力。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
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增长质量。
(2)可持续发展要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改善人类生活,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
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
(3)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
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人类美好的未来。
6.可持续发展的方向: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将可持续发展
由概念、理论推向行动,要求各国制定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规划,迎接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实现社
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1.科学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人口控制、环境污染的防治、
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需要依托科学技术的进步来解决。
2.科学可以为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例如,我国2010年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
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一2030年),是环境保护部门依据生物多样性的有关科学理论制定出来的,它提出
了未来20年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体目标、战略任务。
3.科学可以为解决资源危机提供理论基础: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资源的可循环利用技术、开发新能源
技术和新材料技术,都需要依靠科学。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使得我们需要不断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
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例如,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其蕴量巨大。
我国在2011年的装机容量比2010年增长39.4%。
4.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探究自然灾害的成因:从而提高自然灾害预报的准确性,为防灾减灾服务。例如,人们
利用卫星云图来监测台风的活动情况,为准确分析天气和预报天气提供依据。
5.科学可以为防治环境污染提供理论基础: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环境噪声等的防治和处理,我们
都需要依靠科学知识。
6.科学可以为完善经济结构转型、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促进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审视使用能源和原料的方式,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
征的生产模式,实现清洁生产技术,减轻环境压力。例如,我国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
通过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商品有机肥等措施,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推动了绿色农业的发展。
【例题分析】
一、选择题
1.我校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变废为宝,节约资源,近期增添了一批
分类垃圾箱。以下物质应该放入不可回收垃圾箱的是()
A.废旧报纸B.烂菜叶、果皮C.铝制易拉罐D.塑料材质饮料瓶
【答案】B
【解析】、废旧报纸还有利用价值,属于可回收垃圾,应放入可回收垃圾箱,选项错误;
A
B、烂菜叶、果皮没有再利用价值,属于不可回收垃圾,应放入不可回收垃圾箱,选项正确;
C、铝制易拉罐属于金属材料,还有利用价值,属于可回收垃圾,应放入可回收垃圾箱,选项错误;
、塑料材质饮料瓶还有利用价值,属于可回收垃圾,应放入可回收垃圾箱,选项错误,故选。
DB
2.发展经济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