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酸碱盐与金属的综合计算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计算题是初中科学试题中常见且非常重要的一
计算题考察的知识较多,利用方程式及题中信息,
类题型。该类题目考察知识面广、思维量大、
求物质质量与浓度等,以简答题或探究结合为主,
综合性强,是考查学生逻辑思维、综合知识运
难度较大。
用的一类题目。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文字叙述型计算
解此类题时经常需要将溶液和化学方程式结合在一起进行计算。
解题时,应首先明确所求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质的质量一般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得出,特
别要注意溶质可能由几部分组成;
其次,应明确所求溶液的质量如何计算,溶液一般采用质量守恒法,最终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
溶液的质量总和一难溶性杂质(反应前混有且不参加反应)-生成物中非溶液部分(生成沉淀或
气体);
最后运用公式计算出溶质的质量分数。
【即学即练】(2021九下·柯桥月考)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
1
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组成,小明称取了9.3克粉末,向其中加人100克7.3%稀盐
酸充分发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完全逸出(忽略其他物质逸出),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7.1
克。用pH试纸检测溶液呈中性。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这包白色粉末的成分为________。
(3)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NaCO+2HCl=2NaCl+HO+CO↑
2322
(2)NaCONaOH
23、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解析】(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然后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首先用粉末质量+稀盐酸质量-所得溶液质量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利用碳酸钠
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分别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稀盐酸和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接下
来用盐酸的总质量-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质量得到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稀盐酸质量,利用其方
程式分别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和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最后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质量
相加,并与粉末质量比较,从而确定粉末的物质组成。
(3)将上面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相加,然后与溶液质量作比计算出溶质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1)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
NaCO+2HCl=2NaCl+HO+CO↑
2322
故填:NaCO+2HCl=2NaCl+HO+CO↑。
2322
(2)设碳酸钠质量为x,消耗氯化氢质量为y,生成氯化钠质量为z,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9.3g+100g-107.1g=2.2g,
NaCO+2HCl=2NaCl+HO+CO↑,
2322
1067311744
xyz2.2g
解得:x=5.3g,y=3.65g,z=5.85g。
设氢氧化钠质量为m,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n,
用pH试纸检测溶液呈中性,说明过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即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氯化氢质量:100g×7.3%-3.65g=3.65g,
NaOH+HCl═NaCl+HO,
2
4036.558.5
m3.65gn
;解得:m=4g,n=5.85g,
样品中氯化钠质量:9.3g-5.3g-4g=0,说明样品中不含有氯化钠,即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和氢
氧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