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课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教新目标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
教学目标导入新课你读过世界文学名著《好兵帅克》吗?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他的亲身经历,描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厮杀的场面,展现了战争空前残酷的情景。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那段历史去了解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相互敌对和竞争,频频引发国际危机。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竞争:一、促使一战爆发的因素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欧洲列强相信,战争是解决问题的最后办法,军国主义的论调在一些国家盛行。军国主义: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欧洲列强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向民众灌输所谓的“爱国”。列强之前的争夺和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煽动,让欧洲陷入战争的狂热中。极端民族主义: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促使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项目英德法美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所占位工业产量所占位殖民地面积所占位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1.31.94.68.1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一粒火星又指什么?火药桶指什么?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列强争夺的焦点巴尔干半岛思考:巴尔干半岛为什么会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会处,控制着黑海和地中海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1.地理位置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2.民族关系、宗教信仰复杂:历史上阿拉伯人、罗马人、土耳其人都曾征服过那里,形成了多民族、多宗教、多种族杂居的现象,矛盾重重。3.大国争夺:19世纪以后,列强插手、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使巴尔干半岛小规模战争不断,成为欧洲的火药桶。最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对巴尔干的扩张,激起赛尔维亚族的极力反抗,赛尔维亚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被奥匈占领的波斯尼亚和黑赛哥维亚要求摆脱奥匈控制,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冲突成为两大军事集团斗争的焦点,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一战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其他原因:抢占殖民地;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等。归纳导致一战爆发原因: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这种说法错误。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样不可避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任何一桩偶发事件都有可能引发世界范围内的战争。萨拉热窝事件只是促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爆发。这种说法正确吗?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德皇威廉二世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想一想,德国统治者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判断?在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德国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愿望最为强烈。萨拉热窝事件提供了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所以德国趁机鼓动奥匈帝国发动战争,以通过战争方式获得更多的殖民地。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一战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迅即卷入战争,一战全面爆发。(1)大战爆发:(2)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德、奥匈、意、奥斯曼土耳其协约国集团:英、法、俄、塞、比、日、美、中等国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意大利看风使舵,从自身利益出发,后来加入协约国一方。说明什么?“帝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不变的国家利益。”反映实质: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英法VS德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VS德、奥匈南线:巴尔干塞尔维亚奥匈西线和东线是战争的主要战场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一战经过(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等战役致使德国速决战的计划破产。马恩河
教学目标新课讲解凡尔登(2)第二阶段(转折点):1916年,凡尔登战役,使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