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感谢你的阅读
红楼梦第5回读后感
导语:红楼梦第5回读后感(一)
《红楼梦》第五回是一大关目,撮其紧要,原因有三:一则此回为全书谶语
式表现手法的集中反映;二则此回写有可卿以云雨之事警宝玉痴顽。
整个第五回实质所叙的仅是宝玉的一场梦。也是冥冥之中警幻仙姑受宁荣二
公所托而安排下的一系列事来警其痴顽。第一件便是在“薄命司”中观看“金陵
十二钗册”,意在警告宝玉,闺阁之中个中女子命运原本如此,命中注定,不要
痴情于闺阁,自惹烦恼,忘身于孔孟之道。第二件便是“再历饮馔声色之幻”,
即“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还有以可卿予宝玉,以试云雨,来解迷
津。意在告戒宝玉:“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总之,近似
“黄粱梦”的故事,令宝玉于梦中历尽男女情事,以免宝玉在尘世的痴顽。
对待女子,宝玉予以珍爱、怜惜,如撞破茗烟和万儿的事,他反而担心丫头,
喊着叫她放心。对待丫鬟,宝玉多以欣赏艺术品的眼光去看待,因为她们玲珑剔
透,小巧可爱,宝玉想到的是客观的美,由美便生爱,这种爱不是爱情,只是发
自内心的欣喜,赞赏。好比一个人既爱画又爱音乐一样。宝玉惟独与黛玉的爱跟
别个女子不同,可上升至爱情,因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相通的,是别的女孩无
可比拟的。
对待个别男子,宝玉也会像欣赏女子一样地对待。如对蒋玉函的欣赏,有的
学者以同性恋称之,未必有损雪芹的精神境界,也是对自己的贬损。就像宝玉欣
赏许多女子一样,他想的绝不是云雨之事,对男子的欣赏当然更不是性爱的需求
了。
宝玉是一个纯粹地生活在自己精神世界中的人,在尘世中的种种表现是庸俗
读后感感谢你的阅读
之辈所不能理解的,于世人看来,迂阔怪诡,难免百口嘲谤。这样也注定宝玉最
后弃绝尘世。
红楼梦第5回读后感(二)
第五回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的所见所闻,读来生动,句句几乎皆有点睛之
妙,有身历其境之感。这些虽然是现实生活中未能经历过的事情,但透过作者
的笔墨,随即丰富了我们感官上的享受,在阅读之余,真的是恨不得能置身其中,
和宝山共徜徉在幻境中。
我感到有趣的是此回的最后,保被一可怕场景吓醒后,大喊刚走到门口屋檐
下的可卿……,这把时间概念不同的两格空间,描写得如此真切且微妙,使我不
禁想到和”太虚幻境〃石碑坊两旁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的异曲同工之妙处!
《红楼梦》虽为一小说,却有着大量的诗词曲赋和韵文。使其氛围富於诗
意。在短短第五回中,即有许多的判词和曲,这些皆暗示着人物在未来的结局,
具有谶语性质,为一大特色。另外,在《红楼梦引子》一曲中,有着很浓厚的
悲观主义,是一种无奈、失落,对於人生意义的追求!总之,此回中的秦氏卧
室、太虚幻境、十二钗判词、十四支曲子,皆词章华丽,有着很大的寓意,也许
我的年纪还轻,需再经人生历链,方能有更深刻的体悟!
红楼梦第5回读后感(三)
《红楼梦》第五回,讲的是黛玉入贾府后,与贾宝玉一起于贾母处抚养。一
日,宝玉与黛玉斗气而出,入侄妇贾蓉之妻秦氏内室中歇息,于梦中游太虚幻境
并获阅《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等判词,听《红楼梦》曲。梦中,
警幻仙子授贾宝玉云雨之事,并许其妹可卿于贾宝玉,于是贾宝玉于梦中初试云
读后感感谢你的阅读
雨。梦中次日,宝玉与可卿同游至“迷津”被夜叉海鬼拖拉,受惊,唤可卿呼救,
室外宝玉大丫鬟袭人等忙入内安慰,秦氏十分诧异,因其乳名正是“可卿”。
第五回是全本书最重要的一回之一。在这一回中讲述了金陵十二钗,主要人
物的命运。有十二金钗的判词和画,但这画并非是人物画像而是水墨风景画。这
一点让我感觉很奇怪,但仔细看发现,那些画中和判词都别有深意,为了弄清其
中的奥秘,我上网查找了些资料,发现了:
图: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解译:“两株枯木”,“林”也;“玉带”,倒着读,“黛玉”也;即林黛玉。
“雪”,“薛”也;“金簪”,“宝钗”也;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