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文物鉴定方法.ppt
文件大小:10.05 MB
总页数:46 页
更新时间:2025-06-26
总字数:约2.58千字
文档摘要

第30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五、作者的生卒年代书画家的个人艺术风格,相对而言,比时代风格要具体,也容易把握。书画家的地位、思想、性格、习俗、审美观点不同,使用的工具也往往不同。书画家因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素养和个性特征的差异,在处理题材、驾驭体裁、描绘形象、表现手法形成个人艺术风格。个人风格是在时代风格前提下形成的,是时代风格的具体表现。第31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文苑图第32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琉璃堂人物图作者五代南唐周文矩

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第33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传统鉴定方法含义:在对文物分类的基础上,对同类文物进行比较辨别和综合考察比较综合考察运用传统方法鉴定文物第2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文物鉴定发展从魏晋南北朝有关于书画鉴定行为的文献记载算起,中国书画鉴定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站在中国书画鉴定方法、书画鉴定理论形态和书画鉴定观念发展的角度说,从魏晋南北朝到清末,古代的书画鉴定总体上一直处于继承传统多于方法和观念创新的恒常状态,这在历朝历代的书画鉴定理论中有充分的表现。直到民国时期,中国书画鉴定受到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冲激,在理论研究方式和思想观念上都开始有了转型的迹象。然而这种迹象在民国时期仅局限于少数书画鉴定家的小范围之内,书画鉴定方法和理论研究尚难作为专门的目标被提出,从而未能形成一种普遍的时代现象。第3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书画鉴定作为独立的学术门类是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的。张珩、谢稚柳、徐邦达等人的书画鉴定理论研究,将古代直到民国时期散见于传统书论、画论,以札记、随感形式出现的、偏重于直观把握的书画鉴定技能简述内容,发展成为运用现代科学的叙述体例、讲求科学理论和方法的系统、专门的书画鉴定之学。书画鉴定家们在不断的研究和学术争论中,凸现了各自特征鲜明的鉴定方法,进而形成各种极具影响力的当代书画鉴定学派。第4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书画鉴定首要辨别真伪其次评价作品的艺术高低、精粗、美恶主要依据:书画的时代风格书画家的个人风格辅助依据:印章、纸绢、题跋、收藏印、著录、装潢目的:分析书画内容、艺术特点第5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时代的物质条件和风格关系

宋代以前人们写字席地而坐宋之后有桌子,坐在桌子写字手和臂的姿势以及执笔的方式发生变化唐宋以前是站着绘画,用笔角度和手臂的力量不同,效果不同第6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政治因素与时代风格关系书画内容与政治密切相关顾恺之《女史箴图》《列女智仁图》宣扬封建礼教北宋宋徽宗《瑞鹤图》看到“仙鹤告瑞”祈求国运昌盛。南宋时,变成特写式构图,而且往往是“边角之景”,像马远被称为“马一角”,对角线的构图;夏圭的“夏半边”,半边虚半边实的一种构图。石涛《剩水残山》表现水天空蒙一角,反映南宋偏安一隅的历史现实。第7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8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9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0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1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2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3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作品内容所表现的事物与时代风格反应当时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强调衣服车舆,土风人物,年代各异,南北有殊,观画之宜,在乎详审唐·周肪《簪花仕女图》第14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5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6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7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8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隋唐时期的官私鉴藏非常盛行,书画的供求矛盾比六朝更为尖锐,因此书画的复制和作伪比之六朝更盛,并达到较高水准。临摹书画大量产生并进入流通,使得流通或收藏的绘画真伪杂糅,难以分辨。于是,鉴别书画真伪对书画收藏尤其重要。临摹超越习画的意义而具有多重的功能,为绘画收藏带来了困惑。景龙二年(708)七月,皇太子亲临国子监释奠,太子左庶子刘子玄劝谏太子舆服从简并提到内府藏画时,怀疑皇室部分藏画的品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