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单招考试文化素质物理经典例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80分)
一、单选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物体看成质点运用了理想模型法
B.行驶中的列车的车窗是静止的
C.物理学中的时间指时间间隔,为状态量
D.平均速度等于初末位置速度之和的一半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在物理学中,理想模型法常用于简化复杂问题,将物体看成质点就是典型的理想模型法。B选项,行驶中的列车车窗是运动的。C选项,时间指的是时间间隔,是过程量。D选项,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不是初末位置速度之和的一半。所以这道题选A。
2、温度都是0℃水和冰混合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冰将熔化成水
B.水将凝固成冰
C.都不变,冰水共存
D.如果水比冰多的话,冰熔化;如果冰比水多的话,水结冰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物态变化条件的理解。在0℃时,冰熔化需要吸热,水凝固需要放热。而水和冰混合时,没有热传递发生,所以状态都不变,冰水共存。A选项冰熔化需吸热,条件不满足;B选项水凝固需放热,条件也不满足;D选项说法错误,0℃时冰水混合状态不变。综上,答案选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力推放在地面上的物体,物体虽然没动,但推力做了功
B.用竖直向上的力提着物体,使它沿水平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提物体的力做了功
C.物体从空中下落时,重力对物体做了功
D.钢球在光滑水平桌面上运动时,桌面对球的支持力做了功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功的概念。功等于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A选项,物体没动,在推力方向上无距离,推力未做功。B选项,提力方向竖直向上,物体水平移动,力的方向与移动方向垂直,提力未做功。C选项,物体下落,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有距离移动,重力做功。D选项,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桌面光滑,球水平运动,支持力未做功。所以选C。
4、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由右手螺旋定则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由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知,只有小磁针c的指向正确。
故选C。
5、下列现象中证明分子间有斥力作用的是()
A.煤堆放在墙角时间长了,墙内都变黑了
B.打开香水瓶后,在较远的地方也能闻到香味
C.用手捏面包,面包体积变小了
D.封闭在容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分子间作用力的知识。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A选项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选项同理;C选项是面包内存在空隙,不是分子间斥力。而D选项中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阻止分子相互靠近。综上所述,答案选D。
6、下列关于时间的描述中,表示时间间隔的是()
A.一节课时间为40分钟
B.学生上午8时开始上课
C.新闻联播19时开播
D.火车到站时间是9时40分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时间间隔和时刻的理解。在物理学中,时间间隔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A选项“一节课时间为40分钟”,描述的是一段时长,属于时间间隔。B、C、D选项都是指具体的某一时刻。所以答案选A。
7、关于动量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动量大
B.质量大的物体动量大
C.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那么质量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
D.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速度大小也相等,则它们的动量一定相同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动量的概念。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A选项只考虑速度,B选项只考虑质量,均不全面。C选项,速度相等时,质量大的物体动量必然大,符合动量定义。D选项,质量和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未知,动量是矢量,方向不同动量就不同。所以综合来看,C选项正确。
8、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声音传播的知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生活中,空气和水都是常见的介质。人说话声能在空气中传播,鱼能听到说明声音也能在水中传播。A选项说音调变化错误;B选项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错误;C选项声音在水中速度比空气中大。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