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9月艺术概论模拟考试题(附参考答案解析).docx
文件大小:18.63 KB
总页数:42 页
更新时间:2025-06-26
总字数:约1.32万字
文档摘要

2024年9月艺术概论模拟考试题(附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寓教于乐是指艺术的()功能。

A、审美娱乐功能.

B、审美教育功能

C、审美认识功能

D、审集点识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寓教于乐”意思是把教育跟娱乐融合为一体,使人在娱乐中受到教育,体现的是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通过艺术作品,人们在欣赏娱乐的同时,能从中获得知识、道德、思想等方面的教育和启迪,所以选B。审美娱乐功能主要侧重于带给人愉悦享受;审美认识功能是让人通过艺术认识社会、自然等;而选项D表述错误。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强调艺术对人在思想、道德、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寓教于乐正是这一功能的体现,艺术作品能在娱乐氛围中潜移默化地传递教育内容,培养人的品德、素养等,符合审美教育功能的特点。

2.“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韵外之致”是由()提出

A、刘禹锡

B、严羽

C、司空图

D、刘勰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韵外之致”的观点。他强调诗歌要追求一种超越具体形象之外的深层意蕴和韵味,这对中国古代诗歌的意境理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3.()是以表现大自然的风景为主的摄影。

A、建筑摄影

B、风光摄影

C、肖像摄影

D、舞台摄影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风光摄影是以表现大自然的风景为主的摄影。建筑摄影主要拍摄建筑;肖像摄影以人物为拍摄对象;舞台摄影主要针对舞台表演进行拍摄。所以表现大自然风景为主的摄影是风光摄影。

4.清代画家郑板桥所说的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形象地描述了()过程的基本特征。

A、艺术批评

B、艺术欣赏

C、艺术创作

D、艺术发生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郑板桥所说的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描述的是艺术创作过程。“眼中之竹”是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观察和感知;“胸中之竹”是艺术家在心中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加工、提炼、构思,形成主观的意象;“手中之竹”则是通过具体的创作手段将心中的意象物化为艺术作品,这一过程完整地展现了艺术创作从观察到构思再到表达的基本特征。艺术发生侧重于艺术起源的探讨;艺术欣赏是对艺术作品的品鉴;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及相关现象进行分析评价,均不符合该描述。

5.以下不是按照时间标准的艺术风格是()

A、古典艺术

B、观念艺术

C、后现代艺术

D、现代艺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划分的艺术风格阶段。而观念艺术强调艺术作品的观念表达,不是按照时间标准来分类的。

6.在艺术创作心理和思维活动中,苏轼“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和陆游“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所形容、描述的是()

A、审美想象

B、艺术联想

C、艺术灵感

D、审美情感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和“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都体现了艺术灵感的突发性、偶然性和短暂性等特点,强调灵感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审美情感侧重于情感体验;艺术联想是由此及彼的想象联系;审美想象是对审美对象的创造性想象,均与这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符。

7.主张艺术起源于模仿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A、爱德华?泰勒、詹姆斯?弗雷泽

B、克罗齐、柯林伍德

C、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

D、席勒、斯宾塞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他说:“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亚里士多德也主张艺术起源于模仿,他在《诗学》中指出,史诗、悲剧、喜剧等艺术形式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只是模仿的方式、对象和目的有所不同。席勒和斯宾塞主张艺术起源于游戏说;克罗齐和柯林伍德主张艺术起源于表现说;爱德华?泰勒和詹姆斯?弗雷泽主张艺术起源于巫术说。

8.以下哪个不是“作品一”的构成要素()。

A、意蕴层

B、形象层.

C、境界层

D、材料层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作品一”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材料层、形象层、意蕴层等,境界层不属于其构成要素。

9.我国文艺批评自觉的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魏晋南北朝

C、五代十国

D、秦朝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有了显著发展,出现了许多专门的文学批评著作,如曹丕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标志着我国文艺批评走向自觉。五代十国时期文学批评发展相对缓慢。秦朝实行文化专制,不利于文艺批评的自觉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文学批评处于萌芽阶段,尚未达到自觉时期。

10.作为艺术家,面对艺术批评家的艺术批评时,正确的做法是()。

A、虚心接受,认真辨别、对待评价,争取不断超越自我

B、充耳不闻,走自己的路,不用理会艺术批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