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单招考试文化素质物理预测复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80分)
一、单选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据某报刊报道,美国一家公司制成了一种不需要电池供电的“警示牌,使用时它上面的英文字母“ON发亮,对防止误触电起到了警示作用,它相当于我国的“小心触电或“高压危险”一类的牌子。关于这则消息,正确的判断是()
A.没有工作电源,却能够使英文字母“ON”发亮,显然违背了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这是条假新闻,没有科学依据
B.这种牌子内部必定隐藏有太阳能电池为其供电,不然绝不会使英文字母“ON”发亮,这是条故弄玄虚的消息,但有科学依据
C.这种牌子内部必定有闭合电路,当它挂在有交变电流流过的输电线附近时,就会使英文字母“ON”发亮,这是条真实的消息,有科学依据
D.这种牌子不论挂在有交变电流还是有稳恒电流流过的输电线附近,都会使英文字母“ON”发亮,这是条真实的消息,有科学依据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电磁感应知识。在交变电流周围会产生变化的磁场,当“警示牌”内部有闭合电路时,变化的磁场会使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英文字母“ON”发亮。A选项直接否定不符合实际;B选项说必定有太阳能电池供电过于绝对;D选项稳恒电流无法产生变化磁场,所以选C,这是有科学依据的真实消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B.拉伸物体时,分子间引力增大,斥力减小,所以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
C.在真空容器中注入气体,气体分子迅速散开充满整个容器,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
D.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做正功时,分子势能增大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分子间作用力的知识。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A选项正确。B选项,拉伸物体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C选项,气体分子迅速散开是因为无规则运动,而非斥力大于引力。D选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做正功时,分子势能减小。综上,A选项符合分子间作用力的客观规律。
3、如图所示是一种冶炼金属的感应炉的示意图,此种感应炉应接怎样的电源()
A.直流低压
B.直流高压
C.低频交流电
D.高频交流电
答案:D
解析: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才能在附近的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在导体中产生大量的热,而交流电的频率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故应接高频交流电。
故选D。
4、小李站在火车站台上,当一辆火车经过时,他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在靠近时变得尖锐,在远离时变得低沉。“尖锐”和“低沉”说明声音的特性发生变化的是()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声音特性的知识。声音的音调由频率决定,当声源靠近时,声波被压缩,频率升高,音调变尖锐;远离时,声波被拉伸,频率降低,音调变低沉。选项A响度取决于振幅;C音色由发声体材料和结构决定;D振幅影响响度。所以“尖锐”和“低沉”说明声音的音调发生变化,答案选B。
5、关于下列实验及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说明薄板是非晶体
B.图乙说明气体速率分布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且T1T2
C.图丙说明气体压强的大小既与分子动能有关也与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
D.图丁说明水黾受到了浮力作用
答案:C
解析:A.图甲说明薄板的导热性能是各向同性,则薄板是非晶体或多晶体,故A错误;
B.图乙说明气体速率分布随温度变化,T1时速率低的占的比例比T2时多,速率大的占的比例比T2时少,则T1T2,B项错误;
C.图丙说明气体压强的大小既与分子动能有关也与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故C正确;
D.图丁说明水的表面存在表面张力,故D错误。
故选C。
6、冬天倒开水时,容易爆破的杯子是?()
A.薄的玻璃杯
B.厚的玻璃杯
C.越高的
D.没区别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热胀冷缩原理的理解。在冬天倒开水时,厚的玻璃杯内外壁温差大,内壁膨胀快,外壁膨胀慢,从而产生较大应力,容易导致杯子爆破。而薄的玻璃杯内外壁温差相对较小,应力也较小。所以冬天倒开水时,容易爆破的是厚的玻璃杯。
7、将一个标有“6V9W”的灯泡接入某电路,当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它的电流等于()
A.0.8A
B.1.5A
C.1A
D.2A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的计算。根据功率公式P=UI,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