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NUMPAGES13
2018北京市海淀区北理工大附中分校高二(下)期中
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1分)考古资料对于先秦史的研究特别重要。右图为河北省南杨庄遗址出土的距今5500多年的陶蚕蛹,同时还出土了当时纺丝用的纺轮。这一考古发掘可以证明()
A.该地是我国蚕丝业的发源地
B.蚕丝业可以上溯到夏朝之前
C.丝、棉纺织品成为主要衣料
D.古代官营的丝织业发展起来
2.(1分)分封制是西周治理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分封制叙述正确的是()
A.周武王把全国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
B.诸侯须承担为周天子缴纳赋税的义务
C.分封制形成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局面
D.分封制在春秋时期的改革中最终瓦解
3.(1分)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A.分封制和宗法制 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
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
4.(1分)右图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它的前身是皇室太庙,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封建皇帝祭祖的地方。与太庙修建相关的制度是()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5.(1分)下列各项反映了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的是()
A.井田制的推行 B.贡赋制的实行
C.管仲的改革 D.商鞅的变法
6.(1分)铁器牛耕的使用与推广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包括()
①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②促进了私田的大量开垦
③加速了旧贵族的分化没落
④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加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1分)关于先秦手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商周时家庭手工业居于主导
B.春秋时铁器出现并得到普及
C.东周时官营手工业逐渐兴起
D.商周时期已出现原始瓷器
8.(1分)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中国古代农业领域里个体生产逐步取代了集体耕作,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B.均田制的颁布
C.郡县制的普遍推行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9.(1分)下列各项反映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迁的是()
①“溥天之下,莫非王土”②“相地而衰征”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民得买卖(土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1分)春秋战国时我国的商业繁荣的条件有()
①农业生产的进步
②手工业技术的发展
③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④度量衡制度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1分)“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各项理解正确的是()
①破坏了“工商食官”制度
②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③抑制了产业资本的扩大
④隔绝了中国的对外交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1分)战国时期的改革或变法的影响之一是世卿世禄制度的瓦解,符合此说法的选项是()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尽地力之教”
C.“相地而衰征”
D.“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高无所荣华”
13.(1分)商鞅变法曾经实施“为户籍相伍”的制度,其目的是()
①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②强化基层社会的统治
③实施公田的收授分配
④保护宗法贵族利益。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4.(1分)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其主要措施是()
A.普遍推行郡县制度
B.国君直接任命地方行政长官
C.“开阡陌封疆”
D.制定连坐法,建立户籍制度
15.(1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
①“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②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③民间的学术活动逐渐兴起
④士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1分)学者指出,诸子学说不仅在内容上差别明显,而且在流传的地域上也有不同。比如道家在楚国兴盛,①在鲁国兴盛,②在三晋与秦国兴盛。①②对应的学术派别是()
A.儒家墨家 B.法家兵家 C.儒家法家 D.墨家法家
17.(1分)下列选项直接体现“仁政”思想的是()
A.“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D.“过犹不及,和而不同”
18.(1分)“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这句话出自()
A.《论语》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19.(1分)韩非子主张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君主)执要,四方来效”的中央集权政府。韩非子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是()
A.商鞅正在进行富有成效的变法
B.有些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