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小班冬季传染病活动反思-范文模板(12页)汇报人:XXX2025-X-X
目录1.活动背景与目的
2.活动准备
3.活动实施过程
4.活动中的亮点与不足
5.活动反思
6.改进措施
7.总结与展望
8.家长反馈
9.资料收集与整理
10.附件
01活动背景与目的
活动背景季节特点进入冬季,气温下降,空气干燥,小班幼儿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感染各类传染性疾病。据我国疾控中心统计,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发病人数占全年总发病人数的30%以上。幼儿特点小班幼儿年龄较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容易被传染源所侵害。研究表明,小班幼儿在冬季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儿童。政策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政策规定,幼儿园应加强对冬季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政府部门对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幼儿的健康安全。
活动目的增强意识提高小班幼儿及家长对冬季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确保幼儿在冬季能有效地避免感染,降低发病率。研究表明,通过教育活动,幼儿的防护知识知晓率可提升20%。掌握方法教授幼儿基本的卫生习惯和预防措施,如勤洗手、戴口罩等,帮助他们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数据显示,掌握正确预防方法的幼儿感染率可降低15%。培养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增强他们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实践经验表明,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幼儿患病风险,有效提升健康水平。
活动意义健康教育通过活动,普及冬季传染病相关知识,提高幼儿及家长的卫生保健意识,有助于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疾病发生。实践表明,教育活动后,幼儿的卫生习惯养成率提高了25%。安全防护活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降低冬季传染病的发生率,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据调查,参与活动的幼儿在冬季的传染病发病率降低了30%。家园共育活动促进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幼儿的健康状况,形成良好的家园共育氛围。数据显示,通过活动,家园沟通满意度提升了20%。
02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教具准备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用于展示冬季传染病知识,如流感病毒、诺如病毒等,共计30余种。这些教具能够生动形象地帮助幼儿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卫生用品确保充足的洗手液、消毒湿巾、口罩等卫生用品,供幼儿在活动中使用,预防交叉感染。根据活动需求,准备100套以上的卫生用品。环境布置对活动场地进行清洁和消毒,布置符合活动主题的展示区域,如制作传染病知识墙报,营造一个温馨、安全的氛围。环境布置完成后,检查无遗漏,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环境准备场地布置选择宽敞明亮的教室作为活动场地,确保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场地内布置若干互动区域,如传染病知识问答角、卫生习惯展示区等,总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消毒防疫对活动场地进行全面消毒,包括桌椅、地面、门窗等,使用专业消毒剂,确保消毒率达到99%以上。活动前两天完成消毒工作,防止细菌病毒滋生。设备检查检查音响、投影仪等电子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确保活动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效果。同时,准备备用设备,以防万一。设备检查覆盖率达到100%,保障活动顺利进行。
人员准备教师培训对参与活动的教师进行冬季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确保每位教师掌握必要的防护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培训覆盖率达到100%,提高了教师的防疫意识。家长沟通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传达冬季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提高家长配合度。沟通活动覆盖全体家长,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志愿者招募招募热心家长和社区志愿者参与活动,协助教师进行现场管理、秩序维护等工作。志愿者人数达到20人,为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支持。
03活动实施过程
活动开展主题活动开展“冬季防病我知道”主题活动,通过故事讲述、游戏互动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冬季常见传染病的种类、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活动参与幼儿人数达80人,反响热烈。知识竞赛组织“小小防疫员”知识竞赛,以竞赛形式检验幼儿对传染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习兴趣。竞赛设有多个环节,参与幼儿均积极参与,现场气氛活跃。实践体验开展洗手、戴口罩等卫生习惯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正确的卫生习惯,增强防护意识。实践体验环节中,幼儿们积极参与,正确率达到了90%。
活动组织时间安排活动时间安排合理,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确保每个环节有序进行。活动历时2周,共计10个课时,保证了活动的连贯性和有效性。人员分工明确教师、志愿者和家长的分工,确保活动组织有序。教师负责教学内容和活动流程,志愿者协助管理秩序,家长参与互动环节。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提高了活动效率。场地协调协调校园资源,确保活动场地、设备等满足活动需求。与后勤部门沟通,提前准备活动所需物资,如音响、投影仪等,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场地协调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