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核心指引,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要求,结合6-12岁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聚焦“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环境”三大维度,通过系统活动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习惯,促进全面发展,为终身健康奠基。
二、工作目标
(一)知识普及目标
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重点强化春季传染病防控、心理健康、运动安全等知识。
低年级巩固正确洗手、防磕碰技能;中年级深化营养膳食搭配、情绪调节方法;高年级拓展青春期心理适应、网络信息安全常识。
(二)行为养成目标
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达90%以上,重点推进科学用眼、课间运动、规律作息等习惯。
优化“健康监督岗”机制,减少久坐、零食乱扔等不良行为,覆盖率保持100%。
(三)环境营造目标
维护教室采光通风达标,每月更新健康知识宣传栏,心理咨询室开放率100%。
家长健康培训参与率达80%,联合社区开展“食品安全实践”“亲子健康跑”等活动至少2次。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课程渗透:开足开齐健康教育课
年级
核心内容模块
实施形式
课时安排
1-2年级
春季卫生习惯(防传染病洗手步骤)、校园活动安全
动画教学、“卫生小标兵”情景模拟
每学期8课时
3-4年级
夏季营养膳食(清淡饮食搭配)、情绪管理(抗挫折训练)
主题班会(“我的消暑食谱”设计)、小组讨论
每学期10课时
5-6年级
青春期心理调适(同伴交往、情绪疏导)、网络防沉迷
专题讲座(邀请心理专家)、案例辩论赛
每学期12课时
(二)活动载体:开展多元主题教育活动
1.常规性活动(贯穿全学期)
“每日健康10分钟”:?早晨:眼保健操+脊柱拉伸操(5分钟);?课间:广播提醒“远眺绿植、饮水护眼”,推广“课间微运动”(如开合跳、坐位体前屈)。
“健康主题月”活动:?3月“卫生习惯养成月”:班级卫生角评比、“七步洗手法”手抄报比赛;?5月“心理健康月”:“心情树洞”书信活动、亲子心理游戏(信任盲行);?6月“营养膳食月”:“减糖减盐”家庭食谱设计、食堂“健康餐品鉴会”。
2.特色实践活动
“校园健康观察员”项目:选拔学生记录班级健康行为数据(如用眼时长、运动次数),每周形成《健康观察报告》。
“家校健康契约”行动:?发放《夏季健康倡议书》,倡导“家庭护眼计划”“每日户外1小时”;?举办线上家长课堂:“儿童夏季常见病预防”“近视防控误区解析”。
(三)环境优化:打造健康支持性校园
物质环境:?教室增设“绿植角”(每班2-3盆护眼植物),更新“坐姿矫正贴”“视力表”;?食堂推出“夏季清淡餐”专区,公示每周食谱(标注钙、维生素含量),设立学生“膳食监督员”。
心理环境:?心理咨询室开设“考前心理调适”专场(中午12:30-13:30),设置“烦恼漂流瓶”收集箱;?班主任每月开展“情绪管理课”,通过“心情天气预报”“压力气球释放”游戏疏导情绪。
四、学期工作安排(2026年2-7月)
月份
重点工作内容
责任部门/人员
预期成果
2月
1.开学健康收心教育(作息调整、用眼卫生讲座)2.寒假健康生活反馈(收集运动/饮食记录)3.修订班级《健康公约》(新增传染病防控条款)
德育处、班主任、校医
学生健康行为回归率达90%,建立春季健康防护意识
3月
1.“卫生习惯养成月”:?班级卫生角规范化评比?“七步洗手法”实操比赛?春季流感、手足口病预防讲座2.全校视力复查(对比上学期数据)
校医、德育处、班主任
卫生习惯达标率90%,传染病防控知识知晓率超95%
4月
1.“运动健康月”:?课间操升级(加入跳绳、体能训练)?“阳光体育一小时”班级联赛(拔河、障碍跑)2.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团队协作与情绪管理”
体育组、心理老师、班主任
每日运动参与率100%,80%学生掌握团队情绪调节方法
5月
1.“心理健康月”:?“我的情绪小管家”主题班会?亲子心理拓展(家庭沟通情景剧)?高年级“青春期生理卫生”分性别讲座2.家长沙龙:“如何应对孩子考前焦虑”
心理老师、德育处、校医
家长亲子沟通技巧掌握率80%,青春期学生心理困惑疏导率超90%
6月
1.“营养膳食月”:?“减糖减盐”家庭食谱设计比赛?食堂“健康餐开放日”(家长参观配餐)2.防溺水安全演练(结合夏季特点)3.全校“健康行为之星”评选(每班2人)
后勤处、德育处、体育组、班主任
家庭健康饮食实践率70%,防溺水技能掌握率100%,形成健康行为激励机制
7月
1.健康课程期末评估(学生问卷+行为观察)2.制定暑假《健康生活指南》(含防中暑、合理使用电子设备建议)3.整理年度健康活动档案,纳入学生成长手册
德育处、校医、档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