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迎“双减” 促提升.docx
文件大小:17.08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26
总字数:约3.79千字
文档摘要

迎“双减”促提升

◆摘?要:持续推进“双减”工作落地对于中小学不只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学校为确保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及实现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双减”背景下,职校英语教师面临的不是减负而是提质,本文对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教师素养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提出课堂教学内容“特”在精准、课堂教学管理“特”在量化、以及教师自身素养“特”在品味,论述了职校英语课堂教学要从“特”上创新,做到以“特”提质。

◆关键词:“双减”;职校英语;课堂教学;提质

一、研究背景

持续推进“双减”工作落地对于中小学不只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学校为确保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及实现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从职校教育的人才培养及现状看,从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发展性以及联动性看,“双减”对职校不是减负而是提质,对职校教师而言则是课堂教学提质。

职校生的学习态度、认知水平都不及普高生,基础知识也不扎实;大多数职校生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厚,存在较强的畏惧及厌学情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新意、教学手段单一、缺少语境、趣味性不足,更易导致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升。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是育人的主要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与必要。因此,教师在“双减”背景下,职校英语课堂提质势在必行。

二、职校英语课堂以“特”提质

在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职校教师更应顺应时代需求,紧跟时代步伐,抛弃旧思想、旧理念,迎难而上,以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拓宽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手段与方式,形成中职英语自身课堂教学特色,直击课堂教学提质量。

(一)课堂教学内容“特”在精准

1.内容求“适”。朱云静、王云凤等提出“以学定教”教学理念,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思路。英语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但教师要灵活、创新性运用教材,在教学中应细致观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表现,加强教学反思和师生沟通,充分利用各类教育教学平台,如之江汇等开展在线学习数据分析,作业反馈与解析等,及时把握动态学情,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使之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等相适切,教学难度与学生英语基础相适应,教学目标设置适合学生学习发展区。

2.呈现求“活”。金庸先生《射雕英雄传》中的武学之道“教不得其法,学不得其道”恰恰指明了教学之道。“活”一指活用教材,实施情境化教学。教师在原有英语教材基础上将它与职校学生的生活、专业等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模拟仿真情境、问题情境等富有情趣的语境,激活教材,形成良好的英语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二是内容呈现方式灵活,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中教师更时刻关注、研究学生的学法,灵活使用各类课堂教学方法,如观看视频、演讲、角色扮演、问题讨论、中西文化赏析、抖音、英语配音等,以博取学生的眼球,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设计求“新”:“新”即指创新。一是设计活动创新,与学生需求一致。新媒体时代下的职校生思维模式、内心需求在改变,教师应多维度地了解学生需求,抛弃经验,甘当幕后“导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机会,指导学生做好“演员”。如作业设计创新,可设计视频、有声读物、海报、手抄报等。二是设计元素创新,与时代步伐一致。信息技术手段是教学提质的有效帮手。在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活动设计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选择设计元素时既有传承又有时代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乐趣。三是设计思路创新,与教师需求一致。仅凭单打独斗的传统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课堂教学需求,须打造一支由任教同一学科内容的专业教师、校内外学科专家、信息化专业教师等组成的教学团队,课前团队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团队成员智慧,研讨教学思路并落实教学设计;课中专业教师互听、互学;课后团队进行总结与反思,互商、互评并不断改进,共享教学成果使得课堂教学设计思路更明晰,更富有创意,更切合学情。

(二)课堂教学管理“特”在量化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施有效课堂管理,可突破教学瓶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量化能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学生课堂学习及课堂教学管理效果,实施量化管理有助于课堂教学提质。

1.量化在“全”。实施全员量化,量化考核面向班级全体,全员参与考核;实施全程量化,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实施全方位量化,多维度、多角度设置量化指标,囊括教学各环节,既有学生共性,也有其个性特征,尽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只有全面量化,全面量化所得数据才是课堂教学提质的主要客观依据。

2.指标可“量”。实施量化管理,一是指标应具体、可量化操作,二是量化分值采用加法,给学生一种激励作用。但量化指标并非随意指定,而是综合考虑学生课堂学习常规和教学实际,可从学习习惯(包括考勤、课前准备、上课专注度、课堂笔记等)、学习态度(包括小组合作学习、作业完成质量、上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