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干湿沉降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砷、汞和硒
含量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法》(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202292022
年月,自然资源部发布《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年度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2]39号),
SAC/TC93
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大
2
气干湿沉降化学分析方法第部分:砷、汞和硒含量的测定原子荧
光光谱法》(202213046)纳入2022年度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
划,归属TC93/SC3,由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负责起草。
(二)制定背景
标准化工作是重要的基础性技术工作,自然资源检验检测标准的
制修订是有效提高基础地质分析测试工作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的
重要技术保障。经过前期大量的调研、查阅,大气干湿沉降是地质、
生态、海洋、农业等各领域都在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土地质
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0295-2016)中,对大气干湿沉降物采集、
环境地球化学等级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针对大气干湿沉降物中各
元素的相关检测是空白的。因此,将大气干湿沉降物中各项指标的检
测方法标准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工业粉尘、天然能源的燃烧、
汽车尾气的排放等产生大量有害颗粒物,大气污染物质含量正在逐年
增加,大气颗粒物污染愈演愈烈,陆源沙尘及空气污染物质通过大气
介质的大尺度传输进入水环境介质,进而对水生生态系统及底质环境
产生重要影响环境,大气中的重金属元素大都具有生物毒性、不可降
1
解性和生物累积性,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损害人体的神经系
统和内在组织,也可以通过大气干、湿沉降的方式,大量地、持续地
沉降到地表环境中,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造成持久性的
负面影响。因此,明确大气干湿沉降中砷、汞、硒的含量是非常必要
的。
目前,国内尚未制定相应的国家、行业检测标准,国家法律标准
仅限于部分行业排放标准(如金属冶炼工业和火电厂)和2000年颁布
的空气质量标准。
有鉴如此,本标准基于实验研究,规范了大气干湿沉降中砷、汞
和硒含量测定的方法和技术要求,能够准确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大
气环境地球化学、农田环境养分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及自然生态系统可
持续发展提供准确、科学、可靠的检测技术、数据支撑。在提升标准
制修订工作的质量,促进标准的科学性、有效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等
方面做出重要的工作。
(三)工作过程
20229~20252
起草阶段(年月年月)
20229
年月,在本标准获批立项后,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地质矿产
研究院立即组建了标准制订工作组,明确组内各成员的职责、任务和
分工,确定该标准编制目标为新增地矿行业标准,名称为《大气干湿
沉降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砷、汞和硒含量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
法》。
按照工作部署,本标准编制工作组通过查阅、收集大气干湿沉降
砷、汞和硒含量测定的相关资料文献,开展大量样品测试实验工作,
反复研讨,完成以下工作:
1、收集资料
2
——DZ/T0295—2016《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DZ/T0279.13—2016《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13
部分:砷、锑和铋量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DZ/T0279.14—2016《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14
部分:硒量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DZ/T0279.17—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