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王家大院简介.pdf
文件大小:203.61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26
总字数:约3.33千字
文档摘要

王家大院简介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

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模宏大,

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

“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

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

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

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王氏宗祠分上下两院,功能齐全,设计考究,祠

前有精雕细刻的“孝义坊”。宗祠作为王氏先祖灵魂栖息的家园,1998年以来,已

有数万名海外王氏后裔相继到此观光并拜祖敬香。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

中,灵石王家大院被人们称誉为“天上取样人间造,雕艺精湛世上绝”,以其规模宏

大,气势壮观,装饰精微,构思巧妙,散发出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对海内外游客开放。

崇宁堡建筑群的总体建筑与红门堡相似,建筑意象为“虎卧西岗”的院落布局,

整体建筑斜倚高坡,负阴抱阳,堡墙高耸,院落参差,古朴粗犷,近于明代风格。设立

于崇宁堡内的“力群美术馆”,陈列着灵石籍当代著名版画家力群先生的全部作品,

是力群总体艺术形象的结晶,它将历史地传之后世,并在文艺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家崖、红门堡东西对峙,一桥相连,皆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外观,

顺物应势,形神俱立:其内,窑洞瓦房,巧妙连缀。博大精深壮观,天工人巧地利。于

貌似千篇一律中千变万化,在保持北方传统民居共性的同时,又显现出了卓越的个性

风采。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

基本上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匠心独运的砖雕、

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

位。

高家崖建筑群两主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每院除都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厢

的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厨院、塾院,并有共同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家丁院

~。周边墙院紧围,四门因地制宜,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其或隐或现,

多种多样的门户,给人以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觉。现在,高家崖各院厅堂

及居室内,依照“尊卑分等,贵贱分级,上下有序,长幼有伦,内外有别”的封建礼制

格局,将静升王氏家族历代流传下来的大量家什物品已分门别类地陈列于其中,基本

上恢复了王家当年的历史风貌。

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布局,隐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除前堂后

寝的院落外,为顺应地形,一部分又应变为前园后院。各院间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曲

幽小巧。其砖、木、石三雕,有些因出自乾隆早期,古朴粗犷,还保留着明代风格:大

多数同高家崖一样,皆清代“纤细繁密”之典范。设立于红门堡东三甲的中华王氏

博物馆,是目前海内外惟一的王氏家族文化博物馆。

到王家大院游览过的人,都认为王家大院很大,很气派。其实现在向游人开放的

红门堡、高家崖堡及王氏宗祠三组建筑群,尚不足王家大院总占地面积的四分之

一。据王家史料和现存的实物考证,明万历年间至清嘉庆十六年,静升王氏家族的住

宅,随其族业的不断兴盛,在村中,由西向东,由低到高,不断延伸,渐修渐众,营造了

总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之巨的建筑群体,远比占地15万平方米的北京皇家故宫

庞大。在静升村“五里长街”和“九沟八堡十八巷”的版图里,王家至少占据了五

沟五巷五座堡。其中,完全城堡式的五座住宅群,在地盘规模之体内,更张显出其磅

礴的气势。据王家史料记载,当年王家在修建红门堡、高家崖堡、西堡子、东南堡

和下南堡五座堡群时,分别以“龙、凤、虎、龟、麟”五

种灵瑞之象建造,以图迎合天机。即红门堡居中为“龙”,高家崖堡居东

“凤”,西堡子居西为“虎”。三者横卧高坡,一线排开,态势威壮,盛气十足。东南

堡为“龟”,下南堡为“麟”,二者辟邪示祥,富有稳家固业传世之喻意。今天人们

所参观游览的红门堡和高家崖堡,可取意为“龙凤呈祥”或“龙游凤翔”。此二堡

及同时修复开放的王氏宗祠,即孝义祠~均为清康乾嘉年间所建,有大小院落123座,

房屋1118间,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是王家大院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之精华。仅

此而言,虽没有恢复到王家当年五种瑞兽雄踞的气势,但保存至今,目前在国内也该

称为奇迹了。正像国际知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王鲁湘先生参观后所感叹的那

样:“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