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现代中学生的特点.pdf
文件大小:2.97 MB
总页数:32 页
更新时间:2025-06-26
总字数:约1.75万字
文档摘要

现代中学生的特点

现代中学生的特点

首先,我要肯定当代中学生的主流是好的: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刻苦学习、

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立志振兴中华是大多数现代中学生所拥有的精神面貌;

思维活跃、敏捷、兴趣广泛、努力掌握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煅炼自已多

方面的能力,则是当代中学生的主要表现;乐于探索、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

渴望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知灿烂的文化、了解祖国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辉煌

成就、了解21世纪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当代中学生的普遍心愿。像

这些好的主流方面,在宾高里的学生也是不乏其身影的。

其次,我们也要看到,在改革攻坚和发展的新时期,在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

深刻变化的今天,中学生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现在我就把针对宾高

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做的一些调查作如下汇报:

(1)学习压力仍是中学生的第一压力。在“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下,中学生的

学习时间长,课外活动时间少,参考书多、作业多,教师不怎么愿意进行教学

方法与手段的创新,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以宾高的思想政治课为例,教师仍

然不得不重复大量的练习和机械记忆,毕业班的教师和学生更要应付每周六下

午的学习和工作。根据宾高的调查显示“学习压力仍是学生的第一苦恼”占

45.4%,但明显表现出年级段特征,越是高年级越是担心考不上重点高中或大学,

随着高考的接近,学生心理紧张度逐步增加“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带来的心理

压力越来越大,考前心态和考场心态已成为中学生能否发挥自已能力的重要因

素,因而担心考试发挥失常的学生明显上升。

(2)学生学习的动力更注重自身的发展。中国教育给人的印象是学生为社会、

为家庭学习,但在一次我在230班举行的班会课《主动与被动学习》中调查发

现,学生“为自已的成长成功”而学习占有较高的比例,为51.8%,使“自已将来

更有作为”的占39.2%,“为国家贡献”的为25.2%,“为家庭争光”的仅占12.5%。

学生渴望实现人生价值,学生更注重个人今后潜力的发挥,因为他们从小就在

竞争的环境中长大,导致在考虑问题上更多的考虑自已,当然另一方面也表明

他们之间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

(3)目标显示功利性。“能充分发挥自已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占27.9%,“

生目标的实现”占25.8%,这说明中学生更重要的是今后事业的成功。此外,“有

职有权”目标占8.7%,这与家庭环境是密切联系的,有的父母在子女还未学成

就已为其找好了“后路”使其没有远大理想,虚度时光。

(4)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利己性趋势。在一次我对宾高高一214、215、229、

230等班的学生关于就业取向问题的调查中就发现,有60%以上的学生向往高

尚、体面、有钱的职业。首选金融界管理者、企事业领导者、现代科技工作者

等职业的各占一定比例,仅有1.5%的学生首选职业是技术工人。数据表明,中

学生崇尚对高薪职业的追求,不太愿意从事“蓝领”阶层的职业技术工作。当然,

这里也存有对我们过去德育所进行的“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的错误理解的

因素,另外在开放的今天,西方腐朽的价值观也直接的考验了我们的中学生,

出现了中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产生了动摇的现象,反

之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却有所滋长。

(5)包容成了当代中学生处理朋友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宾高的学生多出生在

80年代的中后期,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家里的兄弟姐妹不是很多,很少有

家庭的孩子超过两个以上的。因而现在的孩子缺乏兄弟姐妹之间的争吵和陪伴,

有的是父母的爱和说教,因而现在的中学生渴望友谊渴望同龄人之间的理解、

交流,他们对朋友不良行为的态度己非成人简单的“非此即彼”而更多的是“亦此

亦彼或非此非彼”。据我在一次访谈调查中显示,当被问到“你的朋友有偷窃或

作弊行为时”回答“不告发,帮他改正错误”占调查人数的60.5%,“不告发,但

断绝来往”的仅占12.1%,包容已成了当代中学生处理朋友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

(6)从目前中学生的现状来看,学生的审美能力较差,随之而来的是中学生的

法律意识淡薄和道德规范淡化。家庭生活富裕了,对子女特别是独生子女过分

溺爱或放任自流,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中学生容易接受一些流行的审

美标准和趣味,不能正确提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更兼涉

世不深,事非分辨能力不强,使得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法律意识和道德规范也随

之淡薄和淡化。在我随机抽查宾高的个别学生中发现,在回答“因某事与同学发

生争执,如果对方动手打你,你回不回还手?”一题时,只有42.5%的学生选择

了不还手,也就是用其它途径解决问题,而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