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推拿徒手练功法;目
录;第一节少林内功;基本要求
少林内功功法强调以力贯气,蓄劲于指端,即“炼气不见气,以力带气,气贯四肢”。强调要用“霸力”,两足踏实,五趾用力抓地,足尖略内扣,两足成内八字形;凝劲于肩、臂、肘、腕、指,两手拇指尽量外展、伸直,其他四指尽量并拢伸直;精神贯注,目视前方,自然呼吸,舌抵上腭,挺胸收腹。;
;基本动作
前推八匹马势【要领】力发于腰,蓄劲于肩臂,贯于掌,达于指端。
倒拉九头牛势【要领】力发于腰,蓄劲于肩、臂、指端。
凤凰展翅势【要领】形如展翅,劲如开弓。
霸王举鼎势【要领】过肩旋腕翻掌,挺肘上举。
两手托天势【要领】指端运劲,挺肘上举。
顺水推舟势【要领】直掌运劲前推,挺肘形似推舟。
;
;
;第二节易筋经;预备势
【要领】
两脚并拢站立,两手自然垂于体侧。
头正如顶物,百会虚领顶劲,下颏微收,唇齿合拢,两目平视前方。
全身放松,身体中正,沉肩垂肘。
胸部内含,勿挺胸;背部挺拔,勿驼背。
腹部内收,勿前凸。
腰部竖直,宜放松。膝关节微屈,不超过足尖。
呼吸自然,目光内含,心平气和,精神内守,神态安宁。;第一式韦驮献杵第一势
【原文】
立身期正直,环拱平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要领】
(1)松肩虚腋,脊背舒展,上虚下实,肌肉放松。
(2)两掌合于胸前,稍停片刻。
;第二式横胆降魔杵势
【原文】
足趾柱地,两手平开;
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要领】
(1)两手一字平开与肩相平。
(2)两足跟抬起,前足掌着力,脚趾抓地,日久可仅用脚趾着力。
(3)两膝伸直,自然呼吸,气定神敛。
;第三式掌托天门势
【原文】
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著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莫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觉心安;
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第四式摘星换斗势
【原文】
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中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侔。
【要领】
(1)转体时,要用腰来带动肩臂。
(2)五指微微捏挤,屈腕如钩状,距前额约一拳远???
;第五式倒拽九牛尾势
【原文】
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
用意存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要领】
(1)以腰带肩,以肩带臂。
(2)两腿前弓后箭,两肘屈曲,前不过膝,膝不过足,两臂做螺旋使劲。
;第六式出抓亮翅势
【原文】
挺身兼怒目,推窗望月来;
排山望海汐,随息七徘徊。
【要领】
(1)坐腕亮翅(腕关节背伸,十指用力外分),脚趾柱地,力由下生,两胁用力,力达指端。
(2)出掌时身体正直,瞪眼怒目,同时两掌运用内劲前推,先轻如推窗,后重如排山;收掌时如海水还潮。
(3)收掌时自然吸气,推掌时自然呼气。;第七式九鬼拔马刀势
【原文】
侧身弯肱,抱顶及颈;
自头收回,弗嫌力猛;
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要领】
动作对拔拉伸,尽量用力。上体左右扭转,保持中轴正直。两手按压,均用暗劲。
;第八式三盘落地势
【原文】
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
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
两掌翻齐起,千金重有加;
瞪睛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要领】
(1)两手向上,如托千斤之物;两手下落,如按水中浮球。
(2)下蹲时,松腰、裹臀,两掌如负重物;起身时,两掌如托重物。下蹲与起身时,上体始终保持正直,不应前俯或后仰。
下蹲依次增加难度。
;第九式青龙探爪势
【原文】
青龙探爪,左从右出;
修士效之,掌平气定。
力周肩平,围收过膝;
两目注平,息调心谧。
;【要领】
(1)伸臂探“爪”,下按画弧,力注肩背,动作自然、协调,一气呵成。
(2)侧腰、转体时,手臂、腰腹要充分伸展;俯身探地时,要求肩松肘直掌撑实,膝挺直足跟勿抬起,并注意呼吸均匀自然。
;第十式卧虎扑食势
【原文】
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平。
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
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
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要领】
(1)用躯干的蛹动带动双手前扑,手呈虎爪状,掌心向前,坐腕,力达指端。
(2)挺胸,抬头,瞪目,目视前上方,塌腰时,脊柱呈反弓形。(3)初练时,五指撑地,在臂力增强的基础上,可再用四指、三指、二指等撑地练习。;第十一式打躬击鼓势
【原文】
两掌持后脑,躬腰至膝前,
头垂探胯下,口紧咬牙关。
舌尖微抵腭,两肘对平弯,
掩耳鸣天鼓,八音奏管弦。
;;第十二式掉尾摇头势
【原文】
膝直膀伸,推手至地,
瞪目昂头,凝神一志,
起而顿足,二十一次,
左右伸肱,以七为志,
更作坐功,盘膝垂眦,
口注与心,调息于鼻。
定静乃起,厥功准备。;;第三节太极功法;简化太极拳的特点
1.中正安舒,柔和缓慢
2.静心用意,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