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一直升不上去的职场人,都有个通病.docx
文件大小:23.77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6
总字数:约5.22千字
文档摘要

一直升不上去的职场人,都有个通病

1.职场残酷真相:被动者终被淘汰

1.1等待丢掉了发展

1.1.1“等靠要”思维的弊端

很多职场人把“被动服从”等同于“职业忠诚”,本质上是将自己的职业命运丢给了“随缘”,总是等着领导给任务,而不是主动思考“我还能做什么?”

领英数据调研显示:主动争取项目的员工晋升率比被动执行者高47%,而被动等待者的职业发展往往滞后2~3年。

1.1.2沉默降低了价值

职场上说和做一样重要,如果“只说不做”走不远的话,那么“只做不说”根本都没路可走。沉默不是金,而是职业毒药。说错话可以补救,不说话注定透明。

天天用加班时长证明努力,却不去主动汇报成果。这种“哑巴式勤奋”的代价就是:辛辛苦苦干十件事,不如别人在关键场合的1次发言。

1.1.3安逸陷入了平庸

很多职场人认为只要经验够足、资历够深、时间够久,就一定有竞争力,其实真相是:有,但是微乎其微。

比如,做了五年财务的人仍只会用Excel做基础报表,干了十年行政的人还在重复订机票、订会议室的工作。这种“舒适茧房”式的经验积累,可替代性太强。而且,这些所谓的“经验优势”其实别人也有。

1.2回避稀释了信任

1.2.1被动沟通的后果

被动的员工往往回避向上沟通,不知道是害怕领导,还是固执的认为没必要,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信息不对称,错失展示自己价值的机会。

你和领导的信任从何而来?那不就是从沟通和协作中产生嘛!只有重视向上管理,你的努力才能被看到。

1.2.2主动沟通的好处

主动向上沟通不仅能获得资源的倾斜,还能让领导放心。

比如,在项目初期主动与领导沟通项目难点和需要的支持,不仅能提前解决问题,还能让领导感受到你的专业和担当,从而更愿意为你提供资源。

1.2.3胆小错过机会

风险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晋升筹码,会控风险的人吃红利,怕风险的人被淘汰。机会往往稍纵即逝,发现了,就要大胆追求。

比如,业务转型时发现新的业务机会,但因为害怕风险而没有上报,最终被其他同事“捷足先登”。虽然后来知道这件事情没有做成功,但是那位同事却在业务动荡中升职了。

2.破局关键: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2.1思维破局:重构认知

2.1.1任务前先思考

这项工作对领导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能超出预期?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该如何预防?

例如,在接到一个市场推广项目时,先思考领导最关注的是品牌曝光度还是销售转化率,然后制定相应的策略,提前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预算超支或效果不佳的问题。

2.1.2每天多做一点

看行业动态,研究业务创新。听高层讲话,挖真实焦虑点。跨部门协作,增个人影响力。

比如,每天花半小时阅读行业资讯,每周参加一次跨部门会议,主动与高层交流,了解他们的痛点和需求,不仅能拓宽视野,还能提升自己在公司内部的影响力。

2.1.3培养风险思维

低风险低收益的工作:常规执行,授权执行。中风险中收益的工作:优化改进,流程执行。高风险高收益的工作:创新突破,主动参与。

例如,在日常的客户维护工作中,采用常规执行的方式;对于新客户的开发,通过优化流程和改进方法来提高成功率;而对于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则需要大胆创新,主动参与,承担一定的风险。

2.2行动升级:掌握主动

2.2.1做好向上汇报

遇到问题自带2套解决方案再汇报。主动提交你近期发现的问题和机会。

例如,在项目遇到困难时,提前准备好A、B两套解决方案,向领导汇报时不仅能展示你的专业能力,还能让领导感受到你的责任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2凸显自我价值

重要汇报用“战略价值+执行成果”双维度呈现。你自己的工作成果必须和领导的KPI强关联。在关键的节点发送进度汇报,并增加大局把控。

比如,在汇报项目成果时,不仅要展示具体的执行成果,如销售额增长了多少,还要强调这些成果对领导关注的战略目标的贡献,如提升了市场份额,增强了品牌影响力。

2.2.3打造专业人设

在一些细分领域努力让自己成为“专家”。针对问题解决,建议标准化操作SOP。制作“高频问题应对手册”主动共享给领导。

例如,在数据分析领域,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成为公司内部的专家,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制作问题应对手册,不仅能提升自己的专业形象,还能为团队提供价值。

2.3沟通意识:换位艺术

2.3.1向上管理三重奏

用数据说话:养成“无数据不汇报”的理性思维。选择题思维:凡是汇报,永远都是提供A/B方案。给领导台阶:求帮助要提前思考会不会让领导难做。

例如,在向上汇报时,用数据直观展示工作成果和问题,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供领导选择,同时在请求帮助时,提前考虑领导的难处,提出合理的建议。

2.3.2平级协作两步走

需求预判:提前发现兄弟部门痛点,主动协助。价值置换:互利才能互惠,用自己的优势和资源换来支持。

例如,在与其他部门合作时,提前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