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与专注:成就卓越的关键
1.心力与专注的重要性
1.1心力与专注是成功的基石
1.1.1心力与专注的定义
心力是心理承受与精力投入的能力,专注是集中精力于特定事物的能力。二者相辅相成,为成功提供基础。
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高效能人士的关键在于将有限的心力与专注力聚焦于最重要的目标。
1.1.2心力与专注的价值
对于一穷二白的人来说,心力和专注力是最后的翻身武器,也是个体从平庸走向卓越的法宝。
一个人越是珍视自己的心力和时间,最终多半成就会越大。管理大师吉姆·柯林斯认为,成功者往往具备长期投入心力与专注力的特质。
1.1.3心力与专注的现实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拿到大结果的人,都普遍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做事条理清晰,有秩序感,不急躁。
这种有条不紊的“慢”,恰恰成了通向结果的捷径。管理大师彼得·蒂尔强调,专注与耐心是实现长期目标的关键。
1.2心力与专注的缺失
1.2.1缺失心力与专注的表现
很多人从来都是三心二意的,比如今天心血来潮要做自媒体,刷了无数个教程视频,照着拍了一两个作品,发表出去后台显示浏览量才几百,心气就泄了,打算偃旗息鼓了。
他们不爱吃无聊和短期内没有反馈的苦,只追求一种手拿把掐的确定性。管理大师戴尔·卡耐基指出,这种浅尝辄止的行为源于缺乏长期目标与耐心。
1.2.2缺失心力与专注的原因
这样的人做事有一个显性特征,就是喜欢沉迷于追求浅层技能,兴趣爱好太过广泛,但样样通样样松,对很多事情都是浅尝辄止。
内在的散漫和缺乏延迟满足的定力,最终演变成了一次又一次的三分钟热度。管理大师史蒂芬·柯维认为,缺乏明确的价值观与目标是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1.2.3缺失心力与专注的后果
这种“拿来主义”有弊端,就是会让结论来得更容易,导致自己心里始终是浮躁的,总想一劳永逸解决问题,于是耐心就无法生长。
不认可做小事的价值,开始在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前反复横跳。三天两头更换手里事物的优先级,搞到最后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核心什么该排后了,于是心力就在这种飘忽不定的状态下耗尽。管理大师查尔斯·杜希格强调,缺乏自律与自控能力会导致心力的无谓消耗。
2.如何培养心力与专注
2.1精简消耗心力的因素
2.1.1精简人际关系
把当下最值得你allin的事情摆上台面,聚心于一处,对外不回应、不解释、不参与。
就能开启内观,抽丝剥茧地看清很多事的本质,从系统性的角度去补充自己缺失的部分。管理大师稻盛和夫建议,专注于核心目标,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动,以提升心力与专注力。
2.1.2精简信息来源
在这个时代是被电子产品和各色信息填满的,时间早就被切碎,打包卖给了互联网广告投放商。
想静下心来做点什么,专注时间也是很难找的。管理大师尼古拉斯·卡尔指出,过度依赖电子设备会削弱专注力,建议定期进行“数字排毒”。
2.1.3精简目标
一个人一段时间内只能干好一件事,分散就意味着心不专。
就好像我这半年多来做公众号,我只能做好文字类型的内容产出,无法分心去做短视频、直播一个道理。管理大师埃森·拉塞尔认为,专注于单一目标可以提高效率与成果质量。
2.2培养自律与自控
2.2.1培养自律意识
人的本性就是喜好八卦加懒散、不爱思考,这是身体为了节能而做出的本能反应。
但除此之外,人身上还有超越本能的神性,这套可以自我驱动的进化系统,来自于你对专注力的刻意训练。管理大师马歇尔·戈德史密斯强调,通过自我反思与训练,可以克服本能的惰性,培养自律意识。
2.2.2培养自控能力
你越是自我约束,就越感觉身心轻盈、自律自由,做起事来目的性极强。
真正的强者,很擅长搞定自己的身体精力是一切的起点。管理大师丹尼尔·戈尔曼认为,自控能力是情商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冥想、锻炼等方式提升。
2.2.3培养目标意识
一个把照顾身体和心力作为第一优先级的人,本质上事业也差不到哪里去的。
能主动选择和混乱的生活方式划清界限,其实就可以称得上真正的成熟。管理大师吉姆·洛尔指出,将心力与时间视为宝贵的资产,合理分配与使用,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2.3建立价值体系
2.3.1自建价值体系的意义
每个成年人貌似都在随着自己的心意做选择,但其实不是的,大多数人虽然脑子是自己的,但做决策的方式却是外界灌输的。
这就是典型的没有自建价值体系,所以对待自己最宝贵的时间和心力资产是不重视的,会挥霍,缺乏目标。管理大师西蒙·西内克认为,明确自己的价值观与使命,是实现长期目标的基础。
2.3.2自建价值体系的方法
要回到内在和本性做斗争,人的本性就是喜好八卦加懒散、不爱思考。
要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就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被外界的节奏带着走。管理大师罗伯特·格林建议,通过阅读经典、与智者交流等方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构建个人价值体系。
2.3.3自建价值体系的成果
一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