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视角下的明末清初科技翻译译者网络
结构探究
目录
一、内容简3
1.1研究背景与意义4
1.1.1明清易代与科技西传的历史背景5
1.1.2数字人文方法在翻译史研究中的应用价值5
1.2国内外研究现状7
1.2.1明末清初科技翻译研究概8
1.2.2翻译译者网络研究进展9
1.2.3数字人文视域下的翻译研究新动向12
1.3研究内容与方法13
1.3.1研究内容框架14
1.3.2研究方法选择15
1.3.3数据来源与处理16
1.4论文结构与创新点17
二、数字人文与翻译译者网络研究理论基础20
2.1数字人文概21
2.1.1数字人文的内涵与特征22
2.1.2数字人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23
2.2翻译译者网络理论24
2.2.1译者网络的概念与构成25
2.2.2译者网络的类型与特征28
2.2.3译者网络的衡量指标29
三、明末清初科技翻译译者网络数据收集与处理30
3.1数据收集范围与标准31
3.1.1明末清初科技翻译文献界定32
3.1.2译者信息提取标准34
3.2数据收集方法34
3.2.1文献检索策略35
3.2.2人工标注与机器学习结合37
3.3数据预处理37
3.3.1数据清洗与去重38
3.3.2译者信息标准化40
3.4数据存储与管理40
3.4.1数据库设计42
3.4.2数据可视化准备43
四、明末清初科技翻译译者网络构建与分析44
4.1译者网络构建46
4.1.1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47
4.1.2译者网络图谱生成49
4.2译者网络结构特征分析50
4.2.1网络密度与中心性分析51
4.2.2子网络识别与功能划分52
4.2.3译者合作模式分析53
4.3译者网络影响因素分析54
4.3.1社会文化因素56
4.3.2政治制度因素57
4.3.3宗教信仰因素58
五、结论与展望60
5.1研究结论61
5.1.1明末清初科技翻译译者网络特征总结62
5.1.2数字人文方法对翻译研究的贡献63
5.2研究不足与展望64
5.2.1研究局限性的反思65
5.2.2未来研究方向66
一、内容简
随着数字人文的兴起,对历史文献尤其是科技翻译作品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热点。
本文旨在从数字人文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明末清初科技翻译译者网络结构,以期揭示
这一时期科技翻译活动的社会网络特征及其影响。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海量的古代科技文献得以数字化保存,为研究者提供了前
所未有的便利。明末清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科技翻译时期,其翻译作品不仅反
映了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更体现了翻译者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构建译者网络,我
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翻译活动,并探讨其背后的社会网络机制。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文本挖掘、社会网络分析等数字人文技术手段,对明末清初科技翻译文
献进行深入分析。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古籍数据库、学术论文数据库以及数字化期刊等,
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分别从引言、理论基础与方法论、译者网络构建、科技翻译
活动分析以及结论与展望五个部分展开论。每个章节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共
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论体系。
(四)创新点与不足
本研究在数字人文视角下首次系统性地探究明末清初科技翻译译者网络结构,采用
了新颖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手段。然而由于古代文献的复杂性和多义性,以及数字人
文技术的局限性,本研究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五)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拓展明末清初科技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