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一、培养目标
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化学工程理论基础,熟悉电化学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能够从事电化学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管理和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掌握电化学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独立进行电化学工程研究、设计、开发的能力;
3.能够运用现代电化学工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1)电化学基础理论:电化学基本原理、电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热力学、电极过程、电化学测量技术等;
(2)电化学工程基础:电化学工艺、电化学设备、电化学材料、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等;
(3)相关专业知识:电化学储能、电化学催化、电化学分析、电化学传感器等;
(4)工程实践知识:电化学工程设计与优化、电化学工程实验、电化学工程应用等。
2.能力结构
(1)基本能力: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工程素养、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2)专业技能:具备电化学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电化学工程相关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管理和应用;
(3)实践能力:具备电化学工程实验、设计、开发、应用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4)团队协作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2)文化素质: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
(3)身心素质: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能够适应电化学工程领域的工作和生活;
(4)社会责任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
三、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程
(1)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
(2)公共外语:大学英语;
(3)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应用软件等;
(4)体育与健康:体育、健美操、乒乓球等。
2.专业基础课程
(1)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2)物理:普通物理、物理实验、近代物理等;
(3)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实验等;
(4)电化学基础:电化学基本原理、电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热力学、电极过程、电化学测量技术等。
3.专业核心课程
(1)电化学工程:电化学工艺、电化学设备、电化学材料、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等;
(2)电化学储能:电池技术、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等;
(3)电化学催化:电化学催化原理、电化学催化材料、电化学催化工艺等;
(4)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传感器等。
4.专业选修课程
(1)电化学工程设计与优化;
(2)电化学工程实验;
(3)电化学工程应用;
(4)电化学领域前沿技术。
四、实践教学
1.实验教学
(1)电化学基础实验:电化学基本原理、电极过程、电化学测量技术等;
(2)电化学工程实验:电化学工艺、电化学设备、电化学材料等;
(3)电化学储能实验:电池技术、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等;
(4)电化学催化实验:电化学催化原理、电化学催化材料、电化学催化工艺等。
2.课程设计
(1)电化学工程设计与优化课程设计;
(2)电化学工程实验课程设计;
(3)电化学工程应用课程设计。
3.毕业设计
(1)选题:结合电化学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选择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
(2)研究内容:开展电化学工程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3)论文撰写:撰写毕业论文,总结研究成果。
五、教学评价
1.课程评价
(1)教师评价: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
(2)学生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
(3)同行评价:邀请同行对课程进行评价。
2.实践教学评价
(1)实验报告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2)课程设计评价:对学生的课程设计进行评价;
(3)毕业设计评价: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评价。
3.毕业生评价
(1)用人单位评价: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等进行评价;
(2)学生自我评价:对自身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等进行评价。
六、课程设置说明
1.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2.专业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电化学工程理论基础;
3.专业核心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电化学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专业选修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实施
1.教学计划: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制定教学计划,明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