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素养导向的道德与法治生命课堂新样态.docx
文件大小:45.03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26
总字数:约6.77千字
文档摘要

素养导向的道德与法治生命课堂新样态

摘要:生命教育关乎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基于素养导向,从主体、思维、情感、行动四个层面进行宏观架构和设计,从活着、活好、活出价值三个维度进行微观演绎和推进,引导学生将道德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由“人”及“己”、由“近”及“远”、由“外”及“内”、由“言”及“行”,唤醒主体意识、驱动思维延展、推动情感蕴蓄、激发感悟外化,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实现素养提升。

关键词:素养导向;生命课堂;新样态;道德与法治教学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是现阶段中小学教育非常重要且紧要的工作。《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道德与法治学科有机融入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并对初中学段的生命教育提出了素养目标、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这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有效推进生命教育提供了参考。笔者认为,素养导向的生命课堂,可从主体、思维、情感、行动四个层面进行宏观架构和设计,从活着、活好、活出价值三个维度进行微观演绎和推进,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深度思考,使学生在情感浸润中以情育德,将道德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下面,笔者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打造素养导向的有人有己、有滋有味、有情有义、有言有行的生命课堂新样态。

一、由“人”及“己”:唤醒主体意识

素养导向的教学,其价值追求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使其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命的思考”主题学习重在通过授课培育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增强对生命的珍视,进而思考如何提升自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生命的思考”主题下的单元教学始终离不开“我”这一主体,课堂导入需要观照“我”,课堂情境需要围绕“我”,课堂任务需要聚焦“我”。也就是说,唤醒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意识是实现教学育人目标的关键。

(一)思辨导入,走进课堂中的“我”

巧妙设计课堂导入,唤醒学生个体存在的“意识”,能为课堂打下学生敢于对话和高度参与的主基调。在导入环节,教师可选用生活话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可借助激情澎湃的音乐以点燃学生的热情,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提升学生的体验,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伊始就感受到自己与课堂的相连相融,感受到自己在课堂学习中不可撼动的主体地位。

如在《生命可以永恒吗》这节课的导入环节,笔者展示“一个轮回的对视”图片(图略),巧设“思辨”情境。

师:同学们从图片中看到了哪些人物?

生:老人和小孩。

师:是的,图中有年迈的老人和一个婴儿。如果让你给这张图片取个标题,你会从什么角度来命名?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多围绕“老”与“幼”展开)

师:大家取的标题都很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之前有人给此图取标题为“对视”,想表达“一个轮回的对视,一个是羡慕,一个是好奇,我曾是你,你终会是我”。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寓意中羡慕的是什么、好奇的又是什么吗?

(学生积极举手,对于“羡慕”和“好奇”有话想说、有感而发)

师:是的,对于生命,我们有太多问题,例如“生命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等等,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一起思考和探问生命。

《生命可以永恒吗》是生命主题课堂的起始课的教学内容,其教学带有思辨性,指向对学生关于生命认知的初步拷问。所以,这节课的导入旨在引导和激发学生对生命进行深度思考。笔者遵循该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导入环节设置悬念,引导学生从图片情境中调动自己的兴趣点和个体存在意识,唤醒对生命话题的探索欲望,实现由“人”及“己”的过渡和衔接。

(二)情境导引,走进生命中的“我”

机智地创设真实情境,强化学生对个人主体地位的意识,可在课堂推进的过程中,奏响学生想要对话和真实参与的主旋律。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借用他人的故事创设情境,因为他人的故事既丰满又感性,能打动学生的情感。但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仅仅感动于别人的生命故事,并将视角锁定其上,这就偏离了课堂的育人目标和追求。因此,教师需要调整情境线并使其转向,即从他人的故事迁移到学生的生命线,如此,才能引发学生对自己的生命进行更自觉的关注,进而回望和展望。

如在教学这节课中的“生命的特点”内容时,笔者选用“感动中国”中的人物邓小岚老师的故事,以榜样人物为引领,使学生对他人的生命怀着崇敬之情,感悟他人生命的曲折而美好。同时,笔者把视角转向学生,将情境线往学生处牵引。

师:同学们,听了邓老师的故事,相信大家对生命都会有一些新的思考。请联系自身,分享你们的人生故事,找一找大家的生命旅程有哪些共性。

生1:我妈妈说生我的时候差点难产,这让我感受到生命来之不易。

生2:虽然相比邓老师,我很年幼,但是我们的生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