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基于AAV载体的内耳基因治疗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
文件大小:21.86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26
总字数:约2.56千字
文档摘要

《基于AAV载体的内耳基因治疗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背景

耳聋是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致残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听力报告》(2021年)中统计,目前全世界有15亿人患有一定程度的听力损失,超过5%的人(4.3亿)存在残疾性听力损失。预计到2050年,近四分之一的人(25亿)将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将有十分之一的人(7亿)发生残疾性听力损失。

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占比约90%,包括遗传性耳聋、老年性聋、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耳聋、噪声性耳聋,其中遗传性耳聋占所有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半数以上。感音神经性耳聋病变在内耳,进一步引起耳蜗听神经或者听觉中枢病变,从而引导致耳聋。

目前改善或恢复听力的常用手段是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助听器能增加声能强度,适用于轻度至中度听力损伤患者。对于重度、极重度耳聋和全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是唯一有效的临床方法。然而,因其存在适应症限制,识别声调语言和欣赏音乐较困难,以及在嘈杂或竞争的声音环境下言语识别困难等缺陷,人工耳蜗并不是治疗听力丧失的最佳方法。

基因治疗为根治遗传性耳聋提供了新希望。我国高度重视基因治疗产业的发展:“十四五”规划将基因治疗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强调其推动产业升级的作用。2023年发布的《中国基因治疗2035发展战略》也明确了新靶点开发、生产质控、通用型产品等方向。近年来,耳聋的基因治疗取得广泛而入的进展。在耳聋动物模型中,已有超过40项研究将20余个耳聋基因成功应用于治疗,纠正了模型动物的听力。通常,耳聋基因治疗利于适当的载体,将外源转基因导入人体,通过替代、补偿、阻断、修正特定基因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virus,AAV)载体因其理化性质稳定、致病性弱、整合风险低、外源基因表达持久等结构和生物学方面的优势,已成为耳聋基因治疗领域研究、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

目前,国外多家机构正在进行以AAV为载体的耳聋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主要以遗传性耳聋治疗为主。因此,需要建立内耳基因治疗的一般标准来规范耳聋基因治疗药物研发、临床研究与应用的过程。本文件涵盖了遗传性耳聋临床实践的一般流程与标准规范,旨在推动中国乃至全球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工作过程

前期准备

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山东省耳鼻喉研究所)、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苏州星奥拓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等多个单位成立编制工作组,经过调研和需求分析,明确了本标准的编制必要性及目标。

(2)调研和起草阶段

2024年2月—7月,项目组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技术规范和法规进行了深入研究,收集并分析了当前基于AAV载体的内耳基因治疗常用技术及其适用性。在2024年7月形成标准框架,明确AAV载体的内耳基因治疗的关键技术要求、研究流程和临床应用规范并召开工作组内部会议,根据项目组成员意见修改标准草案,形成了标准初稿。

(3)征求意见阶段

2024年8月—2025年3月,完成标准初稿并征求内部意见,同时组织行业专家和研究人员召开会议,对标准初稿进行讨论和修订。最终形成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二、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本标准的编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规范性”的原则,确保技术方法的实用性和规范性,推动RCL检测质控体系的标准化发展。标准制定前,查阅了国内外法规与技术规范,参考了《罕见病基因治疗产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基因治疗产品长期随访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多种相关规范文件,结合当前基于AAV的内耳基因治疗临床经验等,制定能确保基于AAV载体的内耳基因治疗常用技术一致性、临床试验设计要点和临床试验执行要点可行性的临床应用流程。

三、标准主要内容

《基于AAV载体应用的内耳基因治疗技术规范》包括范围、术语和定义、临床研究、临床应用5个部分。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内耳基因治疗策略和技术要求,包括临床研究、临床应用等。其中,临床研究部分规定了临床试验设计要点和临床试验执行要点;临床应用部分规定了基因诊断、内耳基因治疗手术规范,患者长期管理和患者教育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virus,AAV)载体介导的遗传性耳聋的基因治疗。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三)术语和定义

基因治疗:利用合适载体或递送方式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通过替代、补偿、抑制、修正特定基因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四)临床研究

明确研究类型,开展符合伦理的研究并保护受试者权益;规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