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阑尾穿孔时的鉴别诊断1.右侧宫外孕或黄体囊肿破裂患者均为育龄女性,宫外孕者多有停经史,无转移性右下腹痛。*宫外孕:临床表现:一般阴道流血及腹痛发生在停经6-8周。输卵管妊娠破裂可引起腹痛,还可伴有恶心、呕吐、肛门坠胀感等。宫外孕破裂大量出血可引起晕厥甚至休克,阴道流血一般不是很多,与内出血量及症状不成比例。超声表现:子宫大小正常或略增大,子宫内膜回声增多,为宫内蜕膜反映所致,宫腔内无妊娠囊。附件区可探及边界模糊、不整齐的混合回声包块,偶尔可见妊娠囊、胚芽和胎心管搏动。输卵管妊娠破裂,盆腹腔可见无回声暗区。*黄体囊肿破裂:临床表现:黄体破裂一般发生在月经周期第20-27天,破裂时腹痛、腹胀、无停经史,尿妊娠试验阴性。超声表现: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内膜呈分泌期改变。左侧或者右侧卵巢内可见圆形液性暗区,与周围组织粘连,无回声区内有弱回声光团或见蜂窝状结构,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内无血流信号。盆腹腔内可见游离液体,其内可有条索状回声漂浮。***2.胃肠道穿孔临床表现:骤然发作的持续性上腹部剧痛,延及全腹,并可向肩背部放射。腹部触诊呈板状腹,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超声表现:①腹膜腔内气体回声:仰卧位通常可在肝前缘与腹壁间见气体强回声。坐立位,气体强回声可随体位移动,于膈肌顶部与肝脏之间可显示气体回声。②盆腹腔积液③穿孔被局限者,可形成脓肿或边缘模糊、回声不均的炎性包块。**3.右侧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结石向下移动时可引起右下腹部疼痛。但输尿管结石发作时呈剧烈绞痛,疼痛难以忍受,向外阴部、大腿内侧放射。右下腹压痛及肌紧张不明显。*4.此外,还应与回盲部肿瘤、回盲部结核、肠套叠、克罗恩等鉴别。*异位急性阑尾炎比较少见,患者长伴有先天性内脏反位、肠转位不良、移动性盲肠等。阑尾不在常见的部位,容易漏诊,手术也可能失误。*1、盲肠后位或腹膜外位阑尾炎早期的转移性腹痛与一般阑尾炎相同,定位痛常在右腰及右侧腹部,屈髋伸直活动时疼痛加重,腰大肌实验阳性,易误诊为泌尿系疾病。超声检查显示阑尾位于盲肠深面或右侧腹膜间隙(右肾下极附近),尖端朝上。*2、高位(肝下)阑尾炎因盲肠位置较高,其临床表现和急性胆囊炎相似,腹痛和压痛均在右上腹。超声检查可在肝右叶下方、右肾前方显示肿胀阑尾。*3、盆位阑尾炎因盲肠位置较低,阑尾位于盆腔内,常见于瘦长者或儿童,其临床表现和急性盆腔炎相似。超声检查在右侧盆腔内显示肿胀阑尾。*4、左位急性阑尾炎全内脏反位或移动性盲肠活动度过大至脊柱左缘时,阑尾炎的转移性腹痛和压痛位于左下腹或中下部。**阑尾残株炎尾残株炎是阑尾切除术后,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阑尾残端再次发生的炎症,主要原因为医生经验不足或解剖变异造成的阑尾残端留下过长,如超过1cm即可导致本病。可发生在阑尾切除术后数日至数年不等。被认为是阑尾切除术后的少见并发症。以往的统计资料其发生率为0.5%。由于对本病缺乏认识而且缺少简便有效的检查诊断方法,多被误诊为肠粘连,临床报告的病例大多是在手术中才得到明确的诊断*阑尾残株炎的声像图改变炎性包块型此型较为多见,声像图表现为右下腹低回声团,当合并脓肿时,周围可见不规则低或无回声带包绕,内可有强光斑或块状强回声光团,常伴有后壁增强效应。与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脓肿的声像图基本相似。应当指出的是本型阑尾炎很多因高度水肿、坏死,很难从图象显示出阑尾残根。此型患者症状重,体征明显,如抵抗力降低或治疗不及时易发展为化脓性腹膜炎。***阑尾粘液囊肿阑尾粘液囊肿是指发生于阑尾的含液性病变:1阑尾管腔扩张;2囊壁有丰富的粘液细胞内衬;3高粘液分泌状态;4具有向阑尾外扩展的潜能。在组织学上,阑尾粘液囊肿可以分为:1.粘液细胞增生(25%);2.粘液性囊腺瘤(62%);3.粘液性囊腺癌(12%)。恶性粘液囊肿(粘液性囊腺癌)要根据细胞分裂相的有无、囊肿对囊壁的破坏以及粘膜内衬细胞是否侵犯腹膜等等来确定。阑尾粘液囊肿扩展至腹膜就会形成“腹膜假粘液瘤”。在切除的阑尾标本中粘液囊肿的检出率大约为0.1-0.4%。女性多见,好发年龄50—60岁。渐近一半的(49%)患者会出现不典型的症状,主要是腹痛(27%)、腹部包块(16-25%)、腹胀(14%)和体重下降(10%)。恶性者出现症状的几率更高。*超声表现多变,主要是表现为阑尾区的囊性包块:
1.最常见的类型为阑尾区腊肠形囊性包块,囊内常常有回声,形态略不规整
*2.也有表现为分叶状的囊性包块,边界较清,形状不规整,囊内可见回声*3.比较特